唐诗宋词中的南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宋词中的南浦

唐诗宋词中的“南浦”课程:唐诗宋词研究 【内容提要】“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常见的空间意象。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关键词】唐诗 宋词 意象 南浦 【正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有欢聚就有离别,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离别总是双方的,离别的双方一般都是一方是行者 ,一方是居者(也有少数双方同时行向不同的目的地的行者)。在那古朴的年代,行者,离别此处远行的工具只有两类:一类是水路的舟船,一类是陆路的车马。正如江淹在《别赋中所写的:“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这里所措写的环境:一是水滨,一是山侧;所用的工具:一是舟棹,一是车马。而送别的背景往往就是“南浦”和“长亭”。而“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常见的空间意象。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以下对唐诗宋词中的“南浦”略作研究。一、“南浦”盛于南方水路送别的原因从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上看,自古以来就是西高东低,北干南湿。包括黄河流域中原一带在内的北方地区,多黄土高原,山脉丘陵,河流很少;加之气候干燥,雨水很少,所以北方地区主要靠陆路交通,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之类。而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南方地区,平原广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交通主要靠水路,车马不便,而乘舟船却极其方便,因而旅行南国,无疑多登舟乘船,扬帆远航。由此缘故,在古代送别诗中,南方诗人与北方诗人、或者说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和在北方写的诗中所行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南方的送别诗中,“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要少得多。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常见。如屈原《九歌.湘夫人》中有“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澧浦。”《九歌.河泊》中有“日将暮兮怅忘归,唯极浦兮寤怀。”和为人传育的名句:“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九章.涉江》中有:“入溆浦余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九章.哀郢》中有:“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等等。二、“南浦”作为意象的起源浦,《说文》:“水滨也。”《风土记》曰:“大水小口别通为浦。”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的意思,与乘舟别离的情景倒很切合。所谓“南浦 ”,一是实指某一具体地名,这在中国大地简直说不清有多少处;一般说来,在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这个地区的人们就习惯称之为“南浦”。如《豫章记》曰:“南浦亭在广润门外,往来舣舟之所。”这样一类情形比较多。另一种是泛称,泛指河浪分口处。那么,这一泛指是什么时候开即时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呢?据考察,最早是跟屈原《九歌.河泊》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在屈原之后包括秦汉魏晋在内的七八年间,送别诗中运用“南浦”这一意象的情况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十分罕见。使得“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应得力于南朝宋江齐之间的文学家江淹所写的那篇蓍名的《别赋》。《别赋》中为人传诵的名句,除了开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外,恐怕就要数“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了,唐朝宋江齐之后的送别诗中,“南浦”的意象明显的多了起来;而且基本上不再是用于专称某地,而成了水路登舟送别地点的泛称。如齐之梁之后梁诗人谢眺《鼓吹曲.送远曲》诗中曰:“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梁之后陈诗人张正见《征虏亭远送新安王应令》诗曰:“风吹临南浦,神驾饯东平。……岐路一回首,流襟动眷情”等等。三、“南浦”在唐诗宋词中的普遍使用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袭了这一手法,将离愁别绪的情怀,不断添加到“南浦”这一意象上。“南浦”有了丰富的审美意蕴,唐诗宋词中“南浦”一词反复出现,成为诗人表达离愁别绪的特定意象。唐代诗人笔下,“南浦”在诗中俯拾即是。如盛唐诗人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二)前四句曰:“鹦鹉洲横汉阳流,水引寒烟没江树。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司在何处。”中唐诗人白居易《南浦别》诗曰:“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李贺《黄头郎》诗曰:“黄头郎,捞拢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唐宋词中“南浦”其意趣乃承袭唐诗,没有新的变化。如晚唐温庭筠《清平乐》词下片曰:“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南唐诗人冯延巳《三台令》词写南浦一别,音容渺茫,如今重来旧地,不见佳人,触景伤情,引发了无限感慨。词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