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课件2
临床制定完整方剂的思维过程
方剂的发展简史
最早的方剂专著《五十二病方》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第一部由政府编纂的成药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现存收载方剂最多的医籍《普济方》
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研究的范围
(1)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2)方剂的配伍规律
(3)方剂的临床应用规律
方剂学的概念
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关系,方剂的配伍规律,方剂的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方从法出
病机是疾病的实质与核心机制,治法针对病机而产生;
方剂是在治法的指导之下完成的;
任意一个方剂必然会体现一定的治法。
以法统方
以法组方
以法释方
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
常用的治法(八法)
八法由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一书中提出
八法将诸多的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8种。
汗法
定义: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 的方法,发散在表邪气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表证;
分类:辛温、辛凉
吐法
从略
下法
定义:通过泻下作用,使停留在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水饮等从下窍排出体外的方法。
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5类
和法
定义: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理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少阳证、肝脾不和、表里不和、疟疾等。
清 法
定义: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方法,使在里之热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里热证;
分类:
1.卫气营血辩证:清气分、营分、 血分热;
2.脏腑辩证:清脏腑热;
3.三焦辩证 :气血两清、清热解毒
4.清解暑热
温 法
定义: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 证的方法;
适应症:里寒证
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3种
消法
定义: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水等结成的邪气渐消缓散的一种方法;
包括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法。
补 法
定义:通过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症候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虚证
分类:补气、补血、补
阴、补阳、气血双补、阴阳双补等。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组成:分为君、臣、佐、使四类。
君药:针对主病或病证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
1. 辅助君药加强主证或主病治疗作用的药物;
2. 针对主要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
佐 药
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针对
次要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制药:用以缓解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
性的药物;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
但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 药
1.引经药:把药物的作用引向特定病所的
药物。
2.调和药:能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病 案
某男,74岁,患慢性肾炎,尿毒症10余年。近期病情加重,行透析、支持等治疗后仍不见好转。院方已下病危通书,病人家属请求中医会诊,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患者发热(39℃以上),两颧嫩红,神志昏迷,四肢及下半身冰凉,舌淡胖苔白少苔,脉沉细若无。
诊为戴阳证,拟以《伤寒论》通脉四逆汤为主以回阳救逆。
但服药即吐,于是加新鲜猪胆汁,先以滴管少量滴服,再灌服少许药汁,呕吐渐轻,再渐加猪胆汁及药液的用量。以此法施治,延长患者生命14日。
方剂的变化
1.剂型的变化
黄某,女,29岁。1997年4月就诊。患者1年前,因“下腹疼痛,伴月经不调”,在某西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建议手术治疗。因惧怕手术而拒绝,转而求中医治疗。
辨证为瘀阻胞宫,拟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法,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之,并遵仲景之法,制成蜜丸缓服。2个月后,行B超检查,癥块体积已较原来缩小1/3。患者思原方行之有效,又嫌起效太缓,于是自行改为汤剂服用,服用至第三付时,出现阴道大出血,在当地西医院住院治疗半月余而出院。调养月余后,又将原方作丸剂服用,半年余后告愈。
药味增减变化
药味增减变化可改变方剂的功效。
1.佐使药的增减:不改变基本的功效;
2.臣药的改变:可使方剂的功效发生根本性变化
药味增减变化的前提:不改变君药
解表剂的定义
解表剂的分类
使用注意
1.药性清扬,不宜久煎;
2.服药后当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
3.服药期间当避风寒、加衣被或饮暖水热 粥以助 出汗散邪;
4.应禁食生冷、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