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环境生物材料amp 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
11.1 微生物絮凝剂11.1.1 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絮凝: 大分子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状,形成絮凝团的过程絮凝剂: 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长链状结构,其链节上含有许多活性官能团,包括离子基团以及非离子型基团。微生物絮凝剂: 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内或分泌物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11.1.1 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无机阳离子絮凝剂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无机絮凝剂无机阴离子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化学合成类高分子絮凝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1. 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与性质微生物絮凝剂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新型絮凝剂,一类由/view/3736.htm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产生的具有絮凝细胞功能的代谢产物。包括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利用微生物细胞壁代谢产物的絮凝剂和克隆技术所获得的絮凝剂。主要成分是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及核酸等高分子物质。1. 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与性质微生物絮凝剂的性质和特点:(1)易于固液分离,沉淀物生成量少;(2)无毒无害,安全性高;(3)具有脱色和除浊性能;(4)无二次污染;(5)适用范围广;(6)有的生物絮凝剂具有热稳定性强、用量小、不受pH条件影响。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绝大多数来自于土壤代表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1)酱油曲霉菌——絮凝剂AJ7002(2)拟青霉属菌——絮凝剂PF101(3)红串红球菌——絮凝剂NOC-1我国研制的微生物絮凝剂数量、品种均较少,絮凝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并需大力加强工业化应用的开发研究。11.1.2 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与分离纯化微生物絮凝剂的发酵条件 (1)培养基的组成 不同产生菌的培养基组成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金属离子、微量生长因子等) (2)pH 最佳pH一般为中性到偏碱性 (3)温度 通常在30℃左右 (4)通气量 过大的通气量可使絮凝活性大为降低 (5)其他影响因素 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11.1.2 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与分离纯化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基因调控 涉及定位基因与抑制基因的相互作用,定位基因的表达,絮凝基因的合成与分泌。 生物絮凝受遗传因子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11.1.2 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与分离纯化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离纯化 Step 1:除去菌体——向无菌体发酵液中加入物质沉淀絮凝 剂——得到粗制品。 Step 2:粗制品溶于水或缓冲液——纯化(离子交换,硅胶 柱或凝胶色谱)——真空干燥。11.1.3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桥联作用”机理 11.1.3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类外源絮凝聚素”假说 微生物细胞表面存在絮凝性分子或基团,使细胞容易结合凝聚产生絮凝现象。“菌丝体外纤维丝”假说 某些微生物产生的絮凝物质并不游离到菌体培养液中,而是作为菌体细胞的某一组分,或者附着于细胞表面形成荚膜状,类似于菌体外有“纤丝”,而产生絮凝作用。 11.1.4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废水悬浮物的处理废水脱色处理乳浊液的油水分离 11.1.4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污泥处理畜产废水处理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稀有金属的富集提取 11.1.5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趋势高效新型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深入研究微生物絮凝剂的分子结构及其产生与絮凝机理进一步拓展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领域,加快工业化应用 11.2 可生物降解塑料11.2.1 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种类可降解塑料:11.2.2 PHA的合成和生产PHA:聚β-羟基烷酸1. PHA的结构R为甲基,PHBR为乙基,PHVR为丙基,PHCR为丁基,PHHR为戊基,PHO……11.2.2 PHA的合成和生产2. PHA的生物合成11.2.2 PHA的合成和生产2. PHA的生物合成(1)PHB的生物合成途径乙酰辅酶A——乙酰乙酰辅酶A——D-(一)-3-羟基丁酰辅酶A——PHB(2)PHA的生物合成途径(图11-10)涉及氨基酸中间产物、柠檬酸循环、聚酮化合物合成、脂肪酸合成、脂肪酸β-氧化途径等11.2.3 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PHB的降解分胞内降解和胞外降解(1)PHB的胞内降解PHB——单体D-3-羟基丁酸——乙酰乙酸——乙酰乙酰辅酶A土壤中有295种微生物可降解PHB(2)PHB的胞外降解无菌条件下通过水解进行真菌和细菌分泌的外解聚酶——酶降解机理11.3 生物吸附剂11.3.1 生物吸附剂的种类 生物吸附剂的基本概念微生物菌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包括细胞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离子的络合,螯合,离子交换,转化,吸附和无机微沉淀等。生物体细胞壁的基团通过与吸附的金属离子形成离子键或共价键来达到吸附金属离子的目的。通常所说的生物吸附仅指失活微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