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后花园仰望高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后花园仰望高山

精神后花园仰望高山   策划、执行 张家瑜   版式设计 周玲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一颗不是一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把它们聚集拢来,熔合成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   我们的创作旨在让大地美丽,让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斗争的呼声,让人类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黑暗,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   ――帕乌斯托夫斯基      这个寒假,在冷冬的日子悄悄铺满大地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走进炼金师的殿堂。年轻人的眼神,像轻盈的小溪,尚未落下岁月的尘埃。这是最好的季节。文学家就是生活的炼金师。我们的青春应该从仰望高山殿堂开始。      一、阅读?大师      在这个喧嚣的年代,用我们的努力为校园围筑一方宁静的水土,在葡萄架下读书、心怀梦想,我们的生命因为仰望高山而沐浴圣洁。   每一年的10月,热心阅读的人们都满怀期待。遥远的欧洲,瑞典皇家文学院,悠悠传来一个古老的名字,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名字跟文学一样古老而深邃,辛勤而艰苦的创作早已开始注入他的人生。只不过在某一年的10月,全世界人们诚心聆听了一遍他的名字。10月,人们有理由安静地沉醉一次,因为这个世界,文学的梦想之旅还在继续。无数充满智慧的人生正在与我们同道,一起直面黯淡、幽深、冷落、热烈、光明、深渊、无限……的世界。   诞生于20世纪初的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旅程,大师的作品浩如烟海,这是一座圣洁的高峰。               诺贝尔文学奖传奇   欣喜 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法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苏利?普吕多姆。他荻悉得奖消息后,在巴黎近郊的住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他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奖金是他写了35年诗的总收入的4倍以上时,显得异常惊喜。同时他表示要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资助那些苦于出版第一本诗集的青年作者。他的应诺一出,请求资助的信件纷至沓来,以至于普吕多姆惊呼:“如果我全部答应的话,足可将我的奖金吞得一文不剩。”   谦虚 1921年,年近八旬的法国人法朗士坚持出席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大庆典。庆典在富丽堂皇的瑞典音乐学院的演奏厅举行。在献辞过程中,法朗士一直坐在自己的桌边“打盹”。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打盹”,他却解释说:“没有这回事,那时我没有打瞌睡,只是我听不懂瑞典语,但我知道他们在谈我――为了表示我的谦虚,我就把头垂了下来。”   遗憾 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流亡波多黎各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获得。祝贺的电报传到波多黎各时,希梅内斯钟爱的妻子正因患癌症而躺在波多黎各的一家疗养院里。此时各国的记者都纷纷前来祝贺他,告诉他获奖的消息。希梅内斯强忍住悲痛,只接见了几位来自美国、瑞典和西班牙的记者。他说:“我恳求各位转达我对那些帮助我获奖的人们的最深切的谢意。我的一切成就都应当归功 于我的妻子。对于获得这项殊荣我本应感到高兴和自豪。然而,由于她的沉疴不起,我无法体会这种心情。对此,我深深地感到遗憾。”   猎物 当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通知电报来到肖洛霍夫身边的时候,他正在郊外的森林里打猎。后来,在他亲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时,面对大批记者的采访,他幽默地说:“当我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天,正好朝天上放了两枪,除了掉下两只大雁之外,还十分意外地掉下诺贝尔文学奖。”   拒绝 得奖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说“不”,无疑是这个奖项上最具震撼性的事件。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由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这位具有奇异思想的作家,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声明,拒绝接受此项桂冠。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已经“随风而去”,只有“未来在吸引他”。在萨特拒领诺贝尔奖的声明中,还有一段话颇令人费解,他提到了1958年第一位拒领的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他认为把奖项颁给一部在国内禁止而在国外发行的作品,是非正常行为。对《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未能获奖感到遗憾。这个声明含蓄地表达了萨特对诺贝尔文学奖评价标准的指责。   同样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有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她在维也纳召开记者发布会,正式宣布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我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 耶利内克解释自己这一惊人决定时,首先提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原因。她同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用她本人的话说,在得知获得这一崇高的奖项后,她“不是高兴,而是绝望”。耶利内克表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