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纯真年代中对比艺术
纯真年代中对比艺术 摘 要: 伊迪丝?沃顿是美国小说史上一位著名女作家,《纯真年代》是她的晚年名作,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就典型艺术手段――对比艺术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丰富的各种对比,如人物刻画、情节、小说结构等。 关键词: 《纯真年代》 对比艺术 人物刻画 婚姻和生活 引言 伊迪丝?沃顿(1862―1937)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在批评界多次引起争论的作家,其创作生涯长达五十多年,长篇小说《纯真年代》将她的文学生涯推向高峰。1921年,沃顿凭借这部小说成为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第一位女作家。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有目共睹。 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赋予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纯真年代》抨击了旧纽约社会的腐朽,一成不变,拒绝新生事物,以及对个人思想行为的控制,揭露其“以传统替代领悟生活真谛的阴险倾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难以割舍与旧纽约千丝万缕的关系。沃顿既向往埃伦的自由独立,又和纽兰一样无法超越生她养她的旧纽约社会灌输给她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笔者就典型艺术手段――对比艺术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丰富的各种对比,如人物刻画、情景、小说结构等。 一、从人物刻画角度进行对比 《纯真年代》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伊迪丝?沃顿个人生活的写照。作为女性作家,沃顿十分同情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的遭遇,她鲜明地指出男权社会中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和传统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同时也抒写了女性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既想奋起抵抗却又无能为力的辛酸历程,表达了她对女性这一可怜群体的无限同情。在作者刻画的不同类型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主人公埃伦?奥兰斯卡和梅?韦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她们从外表到处世态度各个细节展开了鲜明的对比。 沃顿夫人在塑造梅?韦兰这一形象时生动地借助了古希腊罗马神话女神形象。梅从小受到她那阶层的妇女所应受到的最完美的传统教育,她美丽,矜持,循规蹈矩,纯真得近乎肤浅。在纽兰的眼里,她身上具有与其他旧纽约人物一样的神人特征:“她面部表情代表了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仿佛她本来可以被选去扮演市民道德之神或希腊女神,紧贴着她那白嫩皮肤流淌的血液本应是防腐液体而非可以令她憔悴衰老的成分。她那不可磨灭的青春容颜使她显得既不冷酷又不愚钝,而只是幼稚和单纯。”(伊迪丝?沃顿,1999)梅第一次出现时身着银白色长裙,手捧洁白的铃兰。在西方文化中,铃兰象征着纯洁,同时也代表罗马神话中的狩猎女神狄安娜。此后作者多次直接把梅比作狄安娜,如在博福特家的聚会上,她“身着银白色服装,头上戴着银白色花朵的花环,看起来就像刚狩猎归来的狄安娜女神。”(伊迪丝?沃顿,1999)。而梅喜欢的射箭运动也暗示了她具有狄安娜的特性。梅?韦兰的这些狩猎女神的特质似乎让人对她有种摸不透的感觉。正如纽兰所迷惑的:“假如‘优雅’到了最高境界竟变成其反面,帷幕后面竟是空洞无物,那将怎么办呢?……他还从未揭开过那片帷幕。”(伊迪丝?沃顿,1999)作者通过纽兰的疑惑暗示梅的优雅只是一种表象和形式,在其背后却是空洞乏味的思想,同时也暗示了梅的所谓纯真只是一种伪装和掩饰,因为象征自然纯真、母性的女神狄安娜在狩猎和保护自己家庭时往往会施展其无情的威力。深藏不露、对旧纽约人情世故了如指掌的梅非常善于利用强大的传统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并毫无痕迹地把情敌埃伦逐出纽约。从某种意义上说,梅?韦兰,这位被旧纽约精心塑造的典范就是旧纽约的象征,一方面她代表着旧纽约的道德价值取向,如表面和睦、稳定、负责任的家庭关系和纯洁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作者赋予她狄安娜特性,隐喻了旧纽约流于形式的优雅纯静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杀人不见血的本质。 与梅?韦兰和其他旧纽约代表人物的完美、超凡脱俗的神人形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埃伦的凡人特性。埃伦从小随父母在欧洲大陆旅居,深受欧洲文化艺术的熏陶,充满独立、自由的个性和气质。为了摆脱不幸的婚姻,埃伦重返阔别多年的纽约,希冀从亲人那里获得安慰和支持,却得不到纽约上层社会的理解。作者通过对其着装、住处的摆设和装饰物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其身上散发着的独特个性和异国情调。与梅的白色衣裙、银白花环相对应的是埃伦的猩红色披风、约瑟芬式的深蓝色天鹅绒长裙和琥珀链珠;与梅相伴随的是白色的铃兰花,而与埃伦相联系的则是黄色、红色的玫瑰。这些象征物件暗示了埃伦的生命力、激情和成熟的女性美,同时又暗示以旧纽约的审美标准,埃伦属于有伤风化的异类,因为“暗红色与琥珀色的着装按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是激情与享乐的象征”(伊迪丝?沃顿,1999)。然而正是她身上的这些特质深深地吸引了纽兰。埃伦有血有肉,会痛苦、会哭,能够直率地表达和流露对人、对物的看法和情感。与旧纽约人物的长生不老特性不同的是她会衰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