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聂耳永远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聂耳永远歌

永远聂耳永远歌      他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3年,然而他的名字却像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一个月前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最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动的,是每一次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升起和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含着泪花高唱这首歌曲的时候。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代国歌。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国歌入宪”勾起了无数人对国歌作者更强烈的怀念,特别是英年早逝的曲作者聂耳。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69年,但是,就像《义勇军进行曲》一样,他的名字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少年时代的天赋与抱负      聂耳的祖籍是云南省玉溪市,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于昆明,是聂家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取名聂守信,字子义,又字紫艺。当时聂耳的父亲聂鸿义在昆明甬道街开着一家叫成春堂的药店,母亲彭寂宽是一位聪慧且善歌的傣族女子,家道殷实。   但是,在聂耳长到4岁时,父亲却病逝了,只有母亲在努力维持家道,抚养四个孩子。   母亲的乐观、刚毅与善歌,对于聂耳后来的性格成长和音乐天赋都有一定影响。   1917年,刚刚5岁的聂耳就被送进云南省师范附小读书,10岁时,就学会了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多样乐器。音乐为他打开了比大多同龄儿童更辽阔的视野,带来更多的生活乐趣。他回到家里跟哥哥一起组织家庭小乐队,自己演奏、自己欣赏,妈妈也跟他们一起快乐着。在学校里,他也是校乐队的一员,经常在校内外演出。   1924年,聂耳小学毕业,考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中学时代的聂耳一样是学校文艺活动中的骨干分子,而且开始尝试音乐创作。这期间,他谱写了第一首歌曲,是为自己小学母校写的校歌――《省师附小校歌》。   1927年,15岁的聂耳考进云南第一师范,在这里,他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入校第二年便加入校内青年进步组织共产主义青年团,逐渐形成自己热爱人民、反抗压迫、热烈而爱憎分明的革命性格。   在作家刘琼的传记作品中,记述了聂耳在这一时期曾怀抱着强烈的投戎报国的愿望,甚至背着家人偷偷参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一段时期,后来因为报考黄埔军校未被录取,才放弃了从军报国的途径,但却并未放弃报国志向,只是将自己的抱负与思想跟自己所爱好的音乐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校期间,他曾跟友人一起组织了“九九音乐社”,自编自演进步剧目,宣传革命,唤醒民众。   1930年,正当18岁的聂耳步出校门,将要投身社会时,因为被人告密,险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危急时刻,聂耳刚刚从日本回国并打算去上海谋职的三哥聂叙伦让他冒称自己名义,去了上海。      第二故乡里的“耳朵先生”      上海是聂耳的第二故乡,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四、五年时间,大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流传后世的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也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   初到上海的聂耳,进了总店在云南的“云丰申庄”商行上海分号做小伙计,商号管吃住,但不发薪水,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聂耳在这里白天工作,晚上自学外语,并在这一时期加入上海进步组织“反帝大同盟”,参与革命活动。   但是,没过多久,这家商号因云南总店被查封而关门,失业后的聂耳在《申报》看到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刊登的招生启示便去报考,主考官便是明月歌剧社创办人黎锦晖。   明月歌剧社是国内最早的职业歌舞社团,荟萃了上海当时最有影响的演艺名人,被黎锦晖录取的聂耳最初在明月歌剧社只是一个小提琴练习生,师从职业小提琴家、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艺学琴。   在“明月”期间,不到二十岁的聂耳,不仅学琴刻苦,工作勤奋,而且因为性格活泼天真,待人诚恳热情,在明星成堆的同伴、师长中赢得好人缘。“聂耳”的名字也是在这一时期因为大家的一个戏称而取得的。在许多关于聂耳的小典故中,取名的小故事流传最广。在此之前,他一直叫自己的本名聂守信,后来同伴们因为他耳朵灵,就给他取外号叫“耳朵先生”,叫多了,他说索性再送一双耳朵给我,就叫聂耳吧。后来,日本藤泽市(聂耳去世的地方)在给他立纪念碑时,采用的就是耳朵形状的碑石外观设计。   在“明月”的时间虽也是十分短暂,但这一年时间却为聂耳从事音乐专业的学习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聂耳的音乐天赋得以升华和走向专业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与田汉之间的深厚情缘      1932年初,聂耳离开上海去了北平。   在北平,聂耳跟左翼戏联和音联取得联系,参加他们组织的街头演出活动。他自己也经常在群众集会时演奏《国际歌》。没有演出活动时,他就去天桥,看民间演艺,不仅汲取民间艺术的养分,而且那些以各种技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