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武功关中记忆
胡武功关中记忆
关中是西部一块富庶之地,秦皇汉武,大唐雄风,将中国推向一个辉煌的境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关中又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作为摄影家,他用镜头记录着社会的变迁,传承千年文化,维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
胡武功是一个地道的关中汉子,他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世事变迁记得一清二楚。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迷上摄影,当时家中没钱,当裁缝的父亲给儿子买不起照相设备,胡武功就自想办法,他给房间蒙上棉被,在床底下开始冲洗照片。为了省钱,他将120胶卷放在被窝里从中间撕开,就变成135胶卷。那些带着豁豁牙牙的锯齿状胶卷,铺就了胡武功的摄影之路。他参过军,当过记者。1983年,一幅《洪水袭来之际》,获得“全国好新闻特别奖”,他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并出席了中国记协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去年,他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他现为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西部麦客与乡村记忆
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是陕西小麦主产区,往西北方向是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和戈壁沙漠。那里人们生活贫困,每年麦收季节,那里的农民便成群结队来到关中产麦区,替人割麦、打工,用汗水赚取微薄的收入。厚道好客的关中人,将这些随季节流动的割麦人称为“麦客”。
“麦客现象”是关中农耕经济的产物,是原始农业文明的活化石。从1982年起,胡武功就开始关注这一现象,用镜头记录这一生动史实。他一拍就是20年,一直跟踪记录麦客现象的演替过程。直到2002年,收割机替代了镰刀,麦客现象在关中平原上消失了,胡武功的“麦客”照片也成了永久的记忆。
著名作家陈忠实看了《麦客》照片后深受感动:“那个汉子挥舞镰刀的姿态,定格为一个历史的雕像。我可以听见杀断麦秆的脆响,可以感觉到镰刀下卷起的风和微尘,犍牛一样韧劲的脖颈和雕刻一样的口鼻,比任何舞蹈家苦练的舞姿都优美百倍,比任何雕塑大师的金牌雕塑都要震撼我心,一种生活原型的自然美是难以复制的。”
一个古老民族的大半部文明史是在关中这块土地上完成的。尤其在乡村,曾保留着许多原始生活的图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虽然有的已经消亡,而有的则成为活化石、文化遗产。如秦腔、社火、年画、皮影等等。胡武功以独特的视觉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为出发点,用相机记录了许多瞬间即逝的关中乡村人的生活影像。如《杀猪》《赶集》《满月》《照相》《婚嫁》等,像《光场》《碾场》等生活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当代农民的新生活,像《卡拉OK》《舞场》《台球》《大棚》等,则反映了乡村生活的时尚与先进。
记忆是永远值得回味的。胡武功将这些记忆汇编成《藏着的关中》《我的人文关中?昨天》等专著,目的是将这些影像永远凝固在人们的脑海里,这便是他的历史眼光和人文思想。胡武功说:“昨天是一种经历、一个故事,摄影使昨天成为可视的影像,传达着我们的心声和追求。昨天是一个引子,主要还是想引导大家说出今天的话和想好了的要说的明天的话。”
西安印象与四方城录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时1100多年。在国人的眼里,西安古老、守旧、落后、缺乏活力。而在这里成长、生活了几十年的胡武功则认为,西安是一座纯朴的城市,有灿烂的文化和友善的市民,这个地方承担过民族的历史,曾经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城市。
西安又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在古老的城墙下人们可以唱秦腔,在城墙上可以放风筝、赏明月,西安可以给人带来许多快乐和享受。这些都给胡武功以自信和动力。从1981年开始拍摄四方城,拍的多了,便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和冲动,希望将这些感觉与更多朋友一起分享。于是,在1996年拍摄完成后,他又与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合作,将这些照片编辑成了《四方城》以及他个人的专集《西安记忆》画册相继出版,向世人展示了西安古朴、厚重、文明、大气的形象。
为何要将西安称为“四方城”,胡武功认为,西安地处陕西腹地,土地相对丰厚,在四关之中,有八百里秦川,一度适应了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现代则未适应通商的需求。四方城是农业文明追求稳定心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他觉得四方城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一种象征。他把西安提炼为“四方城”,一是因为其外形,二是与其社会内容相协调。
胡武功拍摄的“四方城”影像,是古老的城市风貌,纯朴的民风民俗、文化现象,这些图景可能是即将消失的东西,一些还会被人们自然而然的所抛弃。他的着眼点是给城市留下记忆,让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能流传下来,如老房子、秦腔、城墙等。
在“四方城”的影集里,有《剃头》《纳凉》《唱戏》等,反映了都市里平常人的生活。而《卖官帽》《进城人》《灯笼》等,则反映了乡下人进城的情景。更有趣味的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