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明代试题
1、《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1、“正统”说 ;2、“忠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6、“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8、“讴歌封建贤才”说;9、“悲剧”说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12、“宣扬用兵之道”说;13、“人才学教科书”说;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15、“总结历史经验”说;16、“无固定主题”说等。《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一)明君贤臣理想 1、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 ——“仁君”典范:“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三国演义》第60回刘备说: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2、人格上重“忠义”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臣职守。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二)“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 关云长——“义”的化身 3、才能上尚“智勇” (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2)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三)总结斗争经验与智慧。诸葛亮“隆中对”、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四)道德悲剧意识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刘备悲剧:“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 诸葛亮悲剧:“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 “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说:“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 道德仁义,只会到处碰壁。 “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韩非子·六反》)(五)揭露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及战争灾难。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历史演义小说的成功范例。“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章学诚《丙辰札记》)※渲染史实,创造性格;※增加人物,改变史实;※补充情节,增加细节。二、出色的战争描写:1、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彝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 。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智;彝陵之战,东吴显是智胜。 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4、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 三、生动典型的人物塑造艺术。“三绝”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智绝(“智”的代表)1、三顾茅庐:见单福作歌而以为孔明;闻报水镜来而以为孔明;见崔州平而以为孔明;见石广元、孟公威而以为孔明;见诸葛均、黄承彦而以为孔明;毛评:正如永夜望曙者,见灯光而以为曙也,见月光而以为曙也,见星光而又以为曙也。又如旱夜望雨者,听风声而以为雨也,听泉声而以为雨也,听漏声而又以为雨也。《西厢》曲云:“风动竹声,只道金珮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玄德求贤如渴之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