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审美征及杂剧体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文学审美征及杂剧体制

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石艺编撰问题的提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之小说……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作为“一代之文学”,曲至今仍被视为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它为何能在元朝发展成为与唐诗宋词比肩的文学样式而没有出现得更早一些?元代历史背景及文学审美特征国家1、开放性表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交流频繁、尚新、包容性强、突破汉族传统2、民族性表现:尚利、质朴天然如:元世祖诏书:“汝家不与它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对文学通俗化的影响巨大)《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3、阶段性早期剧烈冲击传统儒家思想,后期多元文化、思想并存(落后文化占领先进文化,也是正统文学萎缩的原因之一。)人的因素1、普通人生活的压迫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 名称 民族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第二等 色目人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 汉 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 南 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2、市民阶层兴起市民的消费需要成为社会文化需求的主流3、统治者对文化的力量不够重视、思想统治较为松懈4、文人思想①对宋朝统治的幻灭②对科举的失望“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嗟夫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由此,元朝形成了历史个性突出的审美风潮:崇尚自然、显畅,礼教束缚少。以上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通俗文学在元朝的兴盛。元曲概念1、“曲”概念元曲包括戏曲(也称剧曲)和散曲,其中戏曲(也称剧曲)又分为杂剧和南戏。另外,要注意的是,曲概念十分复杂,它不仅包括了文学因素,还包含着其他众多艺术因素(如音乐、舞蹈、构图等)。2、“杂剧”概念“杂剧”一词最早见于唐李德裕文集中“杂剧丈夫”一词,相当于百戏、杂耍。宋朝“杂剧”成为一种戏剧形式,但此时的戏剧不是戏曲。戏曲专指中国传统的以唱曲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剧形式。宋杂剧是戏剧而非戏曲,它类似小品。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等诸多艺术形式基础上形成的成熟戏曲。元杂剧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把唱、念、科、舞等艺术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用北曲演唱的、表演完整故事、情节复杂、人物角色众多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它已经成为一种纯粹代言体的、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成熟戏剧形式。元杂剧繁荣原因1、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上都市社会的需求2、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基础。3、缺乏出路的汉族知识分子参与到杂剧创作中并成为主力军,带来了大批高质量的作品。4、大都市的畸形繁荣给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元杂剧作家作品的数量: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约200人,作品近600种。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收入100种)、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 (收入62种)辑,现存元杂剧作品162种。杂剧的体制特征1、一部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或外加一楔子,即所谓“四折一楔子”。“折”,是音乐组织的单位,一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组成套。折又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所以,折有音乐和戏剧情节的双重含义。“楔子”是四折之外的独立段落。其作用是弥补四折的局限,使之有伸缩补充的余地,同时也使结构更严密。楔子可有可无,位置也自由,但不能在剧末。2、题目正名杂剧的末尾还有一个“题目正名”,它是用2句或4句对句来总括全剧内容。如:《窦娥冤》的剧末有题目正名:题目 秉鉴持衡廉访使正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一本杂剧一般取其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如《感天动地窦娥冤》;取末句中最能代表全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简名,如《窦娥冤》。3、曲词、白、科杂剧的每一折都由曲词、白、科三部分组成。①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称和曲词。元杂剧通常使用的有五宫四调,共9个宫调。包括: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般涉调。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不相重复,一韵到底,还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能有道白。男演员主唱的叫末本戏,女演员主唱的叫旦本戏。②白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剧以唱为主,故道白称为“宾”。另有:独白、对白、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带白③科科,又称“科范”。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舞台指示。4、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末是男角色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