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铸九鼎饕餮原型.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启铸九鼎饕餮原型

夏铸九鼎与饕餮原型 张开焱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北省 黄石市 435002)【摘要】 夏人铸九鼎传说的主角应该是启而不是禹,这个传说源自远古夏人创世神话构成的一部分,光明天神启在最后完成了世界的创造后,率领诸神在天穆之野举行隆重盛大的创世庆典,他创制了神舞神乐《九辩》、《九歌》,铸造了九鼎,以象征自己对九州天下的所有权和主宰权。九鼎上的图案纹饰饕餮是以虎为原型的,其威严、凌厉、恐怖、神秘的特征积淀了压抑与暴力内涵。启的神性形象就是寅虎,即东方早上的光明太阳神。后世商周青铜鼎上的饕餮纹饰与夏鼎纹饰有极大的继承性,都是以虎为原型的,同时,后世青铜鼎铸造中,一些其它动物如牛羊等也可能成为饕餮纹饰图案的原型,但这些动物形象都被“泛虎化”了,都带上了虎所具有的那些特征。 【关键词】 启 九鼎 饕餮 虎 泛虎化(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叙事原型重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YJA751023)本文研究的是一个数千年的历史悬案:夏人九鼎上的饕餮原型问题。先秦典籍中夏人铸鼎的说法最早见《左传·宣公二年》,记载著名的楚子问鼎的历史事件,王孙满回答鼎的来历就提到最早是夏人所铸:“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卷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69-671页。 这里并没有明确说九鼎是夏禹还是夏启铸造的。但在古代文献中,几乎有一个成例,就是言及夏人做何事,如果没有指明具体的对象,那一般都是指启。仅举一例:屈原《离骚》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一句,当代学者对这里“夏”的疏解都是启:汤炳正:“夏,实指夏启。此乃屈赋常用之‘借代’格,即借朝代名称代指该朝帝王。”. 汤炳正等注:《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褚斌杰:“启,夏后启,禹的儿子。……夏,夏代,夏王朝,这里即指夏后启。. 褚斌杰著:《楚辞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因此,上引《左传》中关于夏鼎的那段话中的“夏之方有德”,其实也就是说启有德,制鼎者当是传说中夏人开国君王启。.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卷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69-671页。. 汤炳正等注:《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褚斌杰著:《楚辞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大体在战国时代成书的《墨子》也谓夏鼎是夏启所铸:“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上乡!’乙又言兆之由曰:‘飨矣!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 王焕镳撰:《墨子集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93-1002页。. 王焕镳撰:《墨子集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93-1002页。但夏鼎的铸造者亦有说是禹的。古代典籍中明确提出大禹铸鼎的最早为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他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夏本纪第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65页。 其后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小畜之九》亦谓“禹作神鼎,伯益衔指”。. (汉)焦赣撰:《焦氏易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四·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版,第294页。 到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二》中亦明言. (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夏本纪第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65页。. (汉)焦赣撰:《焦氏易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四·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版,第294页。.(东晋)王嘉撰:(梁)萧绮辑编:《拾遗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三四八卷·小说家类,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版,第320页。那么夏鼎到底是禹所铸造还是启所铸造呢?我以为应该是启所铸造更合适。原因是:1.按照文献先后的原则,启铸九鼎的说法在先,禹铸九鼎的说法远远后出,当然应该是取先说合适;2.启又传说是夏朝的立国者,通过铸鼎行为象征自己的无上权力是最合适的;3.在夏人创世神话中,启是世界创造的最后完成者,也是至上天神,作为神话的一个关目,叙述他在最后完成世界的创造之后,铸造九鼎,纪功立威,以象征世界创造的完成、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