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8 页 共 NUMPAGES 8 页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3.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危害。4.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等在黄海大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2.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教学重点1.黄海大战。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2.《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方法1.诗词对联导入法。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后人对这方面所作诗词对联甚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影像辅助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那场战争的气氛,可以给学生放《甲午风云》影片,让学生去体会当时的情景。3.分析法。对《马关条约》的内容的危害,可以逐条进行分析,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含义。4.联系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5.归纳法。●教具准备1.投影仪。2.录像带、VCD光盘《甲午风云》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海战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它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板书]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收复新疆”一文,当时的背景是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列强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段内容: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把当时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教师讲述]十九世纪末年,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和朝鲜是他们在远东争夺的焦点。日本侵略中朝两国,蓄谋已久。还在“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在1876年,首先胁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获得了通商、租地、领事裁判权和在朝鲜沿海自由航行等侵略特权,从此全面向朝鲜渗透,并与清政府激烈争夺对朝鲜的宗主权。1884年12月初,朝鲜国王在清军的帮助下,迅速镇压了“甲申政变”。日本政府就此对清政府进行要挟,于1885年派宫内大臣伊藤博文来华,与清政府订立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鲜今后发生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时,必须事先相互通知。1890年,山县有朋就任首相后,在施政演说中赤裸裸地把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台湾等地都说成是与日本有关系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有权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公开煽动侵华狂热。1890年后,日本开始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来建立和发展近代化的海陆军。日本的北进策略,和俄国的远东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但又怕日本倒向与它争霸远东的劲敌英国,因此,对日本又“极力拉拢”。英国这时正向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进行经济渗透,希望有个较为安定的局势,并不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但为了利用日本牵制俄国,阻止俄国势力南下,因此又愿意支持日本。法国在中法战争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