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解剖学概要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约占体重的4%-6%,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为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大约从5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即为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约各占一半。红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骨松质中,造血功能活跃。黄骨髓内仅有少量的幼稚血细胞,故仍保持着造血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可转变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库-解剖学模拟试题 1.下列各骨中,不属于长骨 A.股骨 B.肋骨 C.跖骨 D.指骨 二、面颅骨(Ossa Faciei) 面颅骨共15块,共同构成面部的骨性基础,对维持面形,支持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段具有重要意义。在这15块面颅骨中,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都是左右对称的,各有两块;而下颌骨、犁骨和舌骨则各自只有一块。 上颌骨(Maxilla) 上颌骨一对,位于面部的中央,鼻腔的两侧。骨内中空,亦为含气骨。可分为一体四突。 (1)上颌体,体内的空腔为上颌窦(Sinus maxillaris)。体的上面是眶面,参与了眶底的构成。上面的中央有纵行的眶下沟(Sulcus infraorbitalis),向前通入眶下管(Canalis infraorbitalis)。体的前面的上缘即眶下缘(Margo infraorbitalis),在该缘下方,有一向前开口的眶下孔(Foramen infraorbitale),是眶下管的出口。眶下孔下方的凹陷是犬齿窝(Fossa canina)。前面的下缘过渡到齿槽突,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前面的内侧缘为鼻切迹(Incisura nasalis),此切迹的下端形成鼻前棘(Spina nasalis anterior)。体的内侧面是骨性鼻腔外侧壁的一部分,故称做鼻面。 (2)额突(Processus frontalis)三面锥体形,前接鼻骨,后接泪骨,上与额骨相接。 (3)颧突(Processus zygomaticus)从上颌体的上外侧角突向外侧,与颧骨相接。 (4)腭突(Processus palatinus)为一颇厚的水平骨板,由上颌体的内侧面下缘水平内伸。该突构成了骨性鼻腔的底和口腔的顶的大部分。当左、右上颌骨相接时,两侧的腭突便形成了硬腭的大部分。 (5)齿槽突(Processus alveolaris)由上颌体的前面向下伸出,此突的下缘有一排齿槽(Alveoli dentales),内生有上颌牙齿。齿槽与齿槽之间有薄骨板相隔,为齿槽间隔(Septa interalveolaria)。 2.鼻骨(Os nasale) 鼻骨一对,位于鼻腔的上方,支撑鼻背,呈长方形,上厚下薄。其上缘接额骨,下缘接鼻软骨,外侧缘接上颌骨的额突,内侧缘与对侧鼻骨相接。 3.泪骨(Os lacrimale) 泪骨两块,位于眶内侧壁的前方,为一很薄的长方形骨板。此骨上接额骨,前接上颌骨额突,后接筛骨眶板。在泪骨外侧面上有一条垂直的锐嵴,叫做泪后嵴(Crista lacrimalis posterior)。 4.颧骨(Os zygomaticum) 颧骨两块,左右对称,分列于面中部的两侧。颧骨外面的密质特别强厚,朝向前外侧,骨面粗糙。眶面光滑,朝向上内侧,参与了眶腔壁的构成。颧骨向上伸出额突,接额骨和蝶骨大翼,向后伸出颞突,与颞骨的颧突共同构成颧弓(Arcus zygomaticus)。颧骨的前下方是一个三角形的粗糙面,与上颌骨的颧突相接。 5.腭骨(Os palatinum) 腭骨一对,构成鼻腔后部的两个侧壁以及硬腭的后部。从前后的方向上观察单块的腭骨,形如字母“L”,可区分为一个垂直板和一个水平板。垂直板的外面粗糙,与上颌骨相连接,内面光滑,参与构成鼻腔侧壁。水平板为硬腭的后1/4,前缘接上颌骨腭突,后缘游离,是鼻后孔的下界。后缘的内侧端形成鼻后棘(Spina nasalis posterior)。 6.下鼻甲(Concha nasalis inferior) 下鼻甲两块,左右各一,位于骨性鼻腔的外侧壁上。此骨为卷曲状的骨片,前后两端均为尖形,并有三个突起,即上颌突、泪突和筛突,分别与上颌骨、泪骨和筛骨相连接 犁骨(Vomer) 犁骨一块,为不规则的四边形骨片,构成鼻腔中骨性鼻中隔的后下部。犁骨的前上缘前部接鼻中隔软骨,后部接筛骨垂直板;后上缘分为两片,向两侧伸展。即犁骨翼(Ala vomeris),与蝶骨相接;前下缘接腭骨;后下缘游离 下颌骨(Mandibula) 下颌骨一块,近似蹄铁形,位于面部的下方,与左、右颞骨的下颌窝构成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可区分为一体两支 (1)下颌体(Corpus mandibulae)由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