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篇 课程说明.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授课教师:李亚玲 网络新闻传播 (课程说明)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1/5,才能被视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5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 当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与现实社会走向交融,人们的生活、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大量网站上不了,国内三分之二DNS处于瘫痪状态,网友吐槽“这是2014年以来最漫长的下午”。 网络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也在渐进地改变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格局与景观。可以说一个新型的网络社会正在崛起。 作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不能不把握这一历史脉搏,学习了解互联网,用专业的视角去解读它。 一、授课纲要 第1章 信息时代与网络传播 1.1 信息时代的来临 1.2 网络传播的概念与观念 1.3 网络传播的内容与应用 第2章 认识网络传播技术 2.1 因特网在全球的发展 2.2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2.3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第3章 网络传播的形态与特征 3.1 网络传播的四种形态 3.2 网络传播的特征 第4章 认识网络新闻传播 4.1 网络新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4.2 网络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4.3 网络新闻对传统新闻的颠覆 第5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多种形态认知 5.1 网站新闻及评论 5.2 网络新闻论坛 5.3 微博新闻 5.4 网络受众调查 5.5 移动新闻客户端 5.6 数据新闻报道 第6章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资源管理 6.1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资源 6.2 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一、授课纲要 第7章 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 7.1 网络新闻采访 7.2 网络新闻写作 第8章 网络新闻编辑 8.1 网络新闻编辑概说 8.2 网络新闻编辑的原则与技巧 8.3 网络新闻的内容整合 第9章 认识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 9.1 网络受众的一般特点 9.2 主动的网络新闻传播受众 9.3 网络受众群体的影响 第10章 网络传播与公民新闻 10.1 公民新闻概说 10.2 公民新闻在网络中的实现 10.3 公民新闻对网络新闻传播功能的拓展 第11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功能与效果 11.1 网络新闻传播的功能:与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 11.2 网络新闻传播的效果及评估 第12章 网络新闻传播与网络舆论 12.1 网络舆论界说 12.2 网络新闻报道与网络舆论的形成 12.3 网络舆论案例探讨 二、考核要求 总成绩= 课堂出勤(5%)+课堂作业及讨论(20%) +期中考查(15%)+期末考查(60%) 三、参考书目 [1]彭兰.网络传播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钟瑛.网络传播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彭兰,高钢.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结构、功能、效果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6]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7](美)理查德·克雷格.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刘勇主译.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8](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三、参考书目 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收集了关于网络媒介研究的一些重要概念的原始出处及权威阐述的资料) 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周鸿铎:网络传播与知识经济,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胡泳:众声喧哗,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永雄:结构博弈——社会互联网导致扁平化的剖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三、参考书目 【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传播媒介的家族树) 【美】保罗·利文森: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英】斯蒂文·拉克斯:尴尬的接近权,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英】戴维·冈特利特:网络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三、参考书目 【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网络媒介研究的一些重要概念的原始出处及权威阐述) 【美】比尔·盖茨:未来时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网

文档评论(0)

136****4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