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测绘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形图的测绘ppt课件

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解 放 路 坚5 55.40 55.35 ◆地物特征点:地物轮廓线的转折处、转向处,或地物的几何中心,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地貌特征点:山顶点、鞍部点、山脊线、 山谷线、坡度变化处等。 一个测站点的测绘工作 (一)配置 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钢尺、量角器、直尺或三角板、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2、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2人。 经纬仪测图(极坐标法) (二)步骤 1、安仪: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 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 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6.刺点(细针刺入设站点,套上量角器) 7.描绘(对照实地按图式描绘地物) 四、地形图的拼接、整饰和检查 拼接误差(不大于规定的细部点平面、高程 中误差的 倍) 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图上mm) 建筑区、平地及丘陵 0.5 山地及旧街坊内部 0.75 地形分类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1/3 1/2 2/3 1 地物点位中误差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一)图的检查 1、图面检查 2、野外巡视 3、设站检查 次序:先图框内、后图框外,先注记、 后符号,先地物、后地貌。 等高线通过注记和地物应断开。 按图式规定描绘和书写。 图框外注记内容齐全。 (二)图的整饰 (三)验收:一般分优、良、中三级 返回 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实质是解析法测图,将地形图信息通过电子测量仪器或数字化转化为数字量输入计算机,传输直接获取地形图。 优点:它一个“数—数”过程,不会降低观测数据精度,而且数据成果易于存取、管理和成果共享。 数字化测图常用的仪器:全站仪,或者使用常规经纬仪、测距仪配合电子手簿,或者使用便携机现场展点等方法。 7.5 数字化测图 测站A 后视B 测点P 数字化测图方法 ◆A、B坐标和高程以及测站 数据预置于全站仪内。 ◆测站A安置全站仪,后视B; ●将全站仪内数据文件输 入计算机,经测图软件 处理、编辑成数字化地 形图。 ●测点P放置棱镜,对P点 进行坐标测量,全站仪 自动记录P点的三维坐 标 (测点代码须输入), 逐点观测。 SOKKIA SET2000全 站仪能储存3000个点 的数据。 全站仪野外数字化测图流程图 全站仪 控制点成果 预置于机内 电子平板 (便携机) 机内数据 文件 电子手簿 计算机 ◆测图软件 自动成图 ◆人工编辑 显示屏 打印机 绘图仪 软 盘 输 出 碎 部 测 量 2.等高距h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线间隔或称等高距,一般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各处的等高距应当相同。(一般按图的比例尺和测区的地形类别选择基本等高距h的值) 地形类别 等高线平距d、地面坡度i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一般用d表示,它随着地面的起伏情况而改变, h与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i 。 坡度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例如i = +5%,或i = -2%。 i大,等高线密,山陡:反之,i小,等高线稀,山平缓 3.典型地貌的名称及等高线 地貌是地形图要表示的重要信息之一。地貌尽管千姿百态、错综复杂,但其基本形态可以归纳为几种典型地貌:如山头、山脊、山谷、山坡、鞍部、洼地、绝壁等 1)山头和洼地 示坡线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 山丘内圈等高线高程大于外圈,洼地反之。 2)山脊和山谷 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 山脊线 山谷: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为山谷,其最低点连线为山谷线。 山谷线 3)分水线和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 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4)鞍部 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5)绝壁和悬崖符号 (a)陡崖:坡度在70o以上。 符号表示 符号表示 (b)绝壁:上下垂直的陡崖,也称断崖。 (c)悬崖:崖口倾斜到陡壁外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