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科举制度的创立(新) - 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件 科举制度的创立(新) - 副本

潼关口号 李隆基 河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 所嗟非恃德,设险到天平。 欣赏:唐玄宗的诗 §3 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为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提供做官的机会; 笼络、控制读书人;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政治特权与经济利益的刺激; 自由报考,打破推举的门槛; §3 科举制的影响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劝学文》 §3 科举制的影响 3、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3 科举制的影响 4、对世界也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探究:如何评价科举制? 隋朝以来的状元数: (1)隋朝录取极少,未见排名。 (2)唐:149人; (3)五代十国:24人; (4)辽:56人; (5)两宋:118人; (6)西夏:1人; (7)金:39人; (8)元:32人; (9)明:90人, (10)大西政权(张献忠):1人; (11)太平天国:15人; (12)清至1905年,114人。 共639人,有名有姓,有籍贯可考的378名。 状元: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 刘子壮、陈沅…… 落第秀才: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 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袁世凯 清朝状元与落第秀才: 从隋到清639名状元中,官做到宰相的仅有45人。 探究:如何评价科举制? 课堂归纳 三顾茅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的关系网 荆襄地区的名门望族,有蔡、蒯[kuǎi] 、庞、黄、扬、马、习等家,蔡家的蔡瑁,蒯家的蒯越、蒯棋、蒯良,庞家的庞德公、庞统、庞山民,黄家的黄承彦,马家的马良、马谡,习家的习祯、习珍等,皆为各家代表人物。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魏晋童谣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稿)七年级下册 目 录 ONTENTS 1 科举制的诞生 2 科举制的完善 3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张希清(北大历史学教授)《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1993年) 什么是科举制? 理解:科举制的含义 1、实质:这是一种选官制度 2、特点: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3、方式:读书人自由报考 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要出身高门权贵家庭; 二,要有地方官员或高门权贵的推荐。 弊端: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影响朝廷的统治。 §1 科举制的诞生 §1 科举制的诞生 隋朝——破旧立新 唐朝——继承发展 隋文帝:分科考试。 ——除旧布新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1 科举制的诞生 1、起源:( )朝 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 2.标志:隋炀帝设( )科。 §1 科举制的诞生 进士,可进受爵禄也。 ——东汉·郑玄 大乐正(注:官名)论造士(注:学业有成之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注:官名),曰进士。 ——《礼记·王制》 进士 2.标志:隋炀帝设( )科。 §1 科举制的诞生 ——新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进士 3、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真才实学做官。 (2)选拔官员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1 科举制的诞生 “美姿仪” ——《隋书》 “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 ——《资治通鉴》 史海拾贝:隋炀帝与进士科 “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籍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