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都市文化比研究丛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都市文化比研究丛书

《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研究》丛书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资助项目国际大都市文化导论鲍宗豪著二00九年六月 目 录第一章 国际大都市文化研究的全球视野 1一、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国际大都市文化研究的当代背景二、文化全球化与国际大都市的价值追求三、文化全球化与国际大都市的价值实现第二章 国际大都市的风格、素质与灵魂 27一、国际大都市的特色与风格追求二、国际大都市风格的文化意蕴三、国际大都市的文化素质四、国际大都市的灵魂第三章 “文化自觉”与国际文化大都市 63一、国际大都市“文化自觉”精神的提出二、“文化自觉”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魅力三、“文化自觉”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第四章 国际大都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74一、世界文化视野下的都市文化战略规划二、国际大都市文化战略规划的理念三、国际大都市文化战略规划的路径选择四、国际大都市文化发展战略管理第五章 国际大都市数字文化 90一、数字文化:大都市新的文化范式二、数字文化:都市人交往的困惑与选择三、数字文化:大都市人文生态的构建第六章 国际大都市的文化设施 107一、国际大都市文化设施布局特点二、国际大都市文化设施建设三、国际大都市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的若干关系第七章 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产业 120一、国际大都市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二、国际大都市文化产业发展新特点三、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创意产业第八章 国际大都市的公共文化 145一、公共文化的涵义、特征二、我国都市公共文化的主体及其需求三、国际大都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九章 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 160一、国外大都市社区文化建设新特点二、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的性质与类型三、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培植四、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管理运营体制创新第十章 国际大都市文化发展政策 175一、若干发达国家都市文化发展政策二、日本东京、大阪和新加坡的文化发展政策三、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扶持内容产业的政策四、促进我国国际大都市文化发展的政策参考文献第一章 国际大都市文化研究的全球视野国际大都市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全球性的大都市。因此,对国际大都市文化的研究必须具有全球的视野、世界的眼光。一、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国际大都市文化研究的当代背景从词源学的角度讲,“全球化”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崭新的词,没有一个传统上内涵和外延非常明确的指定含义。渥特斯(Waters)认为,大约在1960年,全球化这个词才进入英语世界的日常生活中 M.Waters, Globalization, p.2, London, Routledge, 1995.。据考证,1991年出版的《牛津新词词典》实际上把“全球的”(global)一词作为新词收录进来,只强调它在“环境保护专门术语”中的使用情况。然而,这是一种误导。同一部辞典还把“全球意识”定义为“接受(和理解)本人自己的文化以外的文化,并常常作为对世界社会经济问题和生态问题的评价的一部分” M.Waters, Globalization, p.2, London, Routledge, 1995. 参见《牛津新词语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New Words,1991,133)。1、全球化的界定纵观现有的理论,全球化概念大致有如下几种界定。①从信息通讯角度,全球化被认为是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而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 Mcluhan)在其1960年出版的《传播探索》(Explorations in communication)一书中提出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是这种认识的始作俑者。而且这种认识影响了许多把全球化归因于技术进步的学者。②从经济角度,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这种经济全球化是自由派经济学家心目中经济发展的最终和理想状态,也是众多跨国公司希望的结果。这种认识把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归结为市场的发展,从而把国家在理论上推到了全球化障碍的一面。③从危及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问题角度,全球化被视为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共同问题下,达成了共同的认识。著名的罗马俱乐部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④从体制(system)角度,全球化被看做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在这方面,毫无疑问,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尝试 Immaneceul Wallerstein,The Modern World—system,New York,Academics Press,1974.。他认为不平等交换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的本质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他之后,美国学者德里克(D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