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不求甚解教学设计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递进式安排论述层次的方法。 2、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3、学习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引证阐述观点以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递进式安排论述层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引证阐述观点以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biān)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 一、作者简介: 二、关于札记及本文出处 : 本文选自邓拓《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 三、文体知识介绍—— 驳论文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2.什么叫驳论文 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3、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针对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而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 4、驳论文一般论证思路: 5、反驳对方的论点是要注意: 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 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提 纲 四、通读课文,把握全文内容,并拟出结构提纲 (1)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4)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 (5—6)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普列汉诺夫、诸葛亮)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7—8)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 (9)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五、再读课文,讨论问题: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1、你知道“不求甚解”出处吗? 2、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是不把话说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要正面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盲目地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什么叫做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角度不同,结论迥异,这正是本文关键之所在。 3、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其含义有两层: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作者所选的论据有什么特点? 从态度上说明 从方法上说明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家山的话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说理周到。 进一步阐述 5、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结论 六、总结: 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问题,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