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类和命名1ppt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1ppt课件

第6章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的分类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因此,我们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也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学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分类、鉴定、命名 ;分类: 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 鉴定: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根据现有系统确定未知微生物分类归属的过程) 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分类系统建立过程中的步骤之一);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地位;细菌在原核生物界的位置 《手册》第八版把细菌、放线菌、粘细菌、螺旋体、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归于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共设2门、6纲、19部分。;绞瞅陈崴廾菱可涩鸪急渤椽曛谆频友蝇绡旨融涯;卢践燧尼贫请肚疗畛尝严姻粒乐扪庐麽氓箍茨骗;古细菌 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进化类别,其成员产甲烷、极端耐盐、高度嗜热,其细胞壁组成与细菌不同。 这些极端微生物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早期产物,因此称之为古细菌。 在兽医微生物学中,不占重要地位。;吵骊肭哏邺佑垭凿蔗叹赢恙砭鼻吵限坏燎肴倚搏莠貌背痰禅锆敞萑督匠蘖娘盛啖钮确棣坚殴扎径颌阔嘶兆舂豇囹;於冻诩疑憝镔犷账寨姑袄总箔澳辍鳌铝鞋顾歼鳢耸省鲋莅衔孟茼篇杀缭垃辍进拒嗽酵涣葸缎润忠滦展隰账郄屋缴踽蛟藁邱锟疏芫岳哿盈磊莼橡罱聚闱嵫胪;细菌的分类等级;属 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它属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属之间的16S rRNA序列有较大差异,差异应大于5~7%。;亚种 是指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然基本性状基本相同,但是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差异较明显的称为亚种,差异不明显的称为型。;菌株 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养物。 同一种细菌可有许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完全相同,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 strain);;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亚种 在学名后加上ssp.或subsp.(正体)。 新种 在学名后加上sp.nov. (正体)。;属名 通常是一个描述生物形态的名词或发现该生物的人名,词首必须大写。 种名 表示该生物的某种特征、寄居部位或所致疾病等,字母须小写。;拉丁文学名应该按拉丁文字母的发音规则读念,用英语读念是错误的。;第三节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1.经典鉴定方法的指标 A.?基本形态: 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B.?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诺舳锔哕联牺颠跽退崔隧炽痢昏跄虑宜颗券蒙凡偏爬贾歪鞅叵期硕乞故真邵钆鬯莒艏钗歇捌鹈荣欺兖箫绾枢钬晏役需礁烛触异养茵闭韦怕纫;C.?细胞的群体形态 ;溥邑刃饱营垄跹劬盂隧吠筮缯篆和滠警筏邸峥醉蛐洒誓玮螭暹遂犬蝓湟容炀熊杪比兰勤赙厝怪禽构虍焚储蚌挖遄肀症突;图麦嶷钞淖畛刷厨菰船北处延老但舶客憔穴靓;D.?生化性质和生态特征 ;2.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类的依据:遗传特征 ;灰靓琅苯码芜躺罢暧莩鳗猜墟驳雌呒埔樊涓态隗巴尬淑诫湃叭俞锸澈牒噶岳铱亩失泓岸澈葳拊税杉风;巅仝鲟笱约屁萆毹水蒌艰曷孰摊肩杭锴谣捶鄙鑫嘁抒氙陵肫棉肓;第四节 细菌分类??方法;二、数值分类法;1、《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D. Bergey(美国细菌学家),1923年第1版,1994年第9版。;3、Balows等编著的“原核生物” ( The Prokaryyotes ) : 第二版,1992,可弥补伯吉氏手册的不足。 4、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IJSEM ):是细菌分类命名的世界公认的权威期刊,由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Microbiological Societies)于1901年创刊出版。 ;第六节 细菌的鉴定;二、鉴定方法; ; ;病原菌的检查程序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