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年高中语文第11课程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本).doc

2017_2018年高中语文第11课程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本).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_2018年高中语文第11课程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本)

第11课 包身工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县人,原名沈端先,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 作品 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评价 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国务院特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 夏衍创作《包身工》虽然《包身工》的开始写作是在1935年,可作者初步了解包身工的情况,却是在1929年左右。当时夏衍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住在上海沪东一带。这里是工人区,几位也在做工运的同志便常在他这里落脚:将自己的长衫或西服脱下,换上工人装束到工厂去。从这些同志口中,他开始知道了有包身工的特别现象。后来,夏衍从一位在工人夜校任教员的冯姓女子那里,了解到许多关于包身工的事情,这就使夏衍萦绕于心了。 1932年,导演沈西苓想写一个以上海女工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夏衍就将自己了解的包身工情况告诉了他。依据夏衍的介绍,沈西苓写出一个剧本《女性的呐喊》,经夏衍修改补充完成,于当年投入拍摄并上映。应该说,这是第一部现代文艺描写包身工生活的作品。当然,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电影拍摄得并不很成功,产生的反响也不大。可是,为了写作剧本,夏衍又搜集了不少有关包身工的材料,对这些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感到了灵魂的震动。经过这次调查和与夏衍在日本留学时见到的情况比照,他更感到愤怒,更加觉得应将这人间地狱的情形揭发出来。可当时工作十分繁忙,无法进一步调查和从容写出,这个题材便搁了下来。 1935年,上海共产党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夏衍被迫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段时间,他再一次开始了有关包身工材料的搜集。经过那位在工人夜校任教员的冯姓女子帮助,夏衍认识了一位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青年团员杏弟。和杏弟谈过几次后,夏衍觉得,要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单凭材料肯定不够,必须进行实地具体观察。 最初,夏衍找到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同学帮忙,到包身工工作的车间去考察过几次,对她们的劳动条件有了一些直观感受。可是,要想知道带工头对包身工是如何管理的,包身工生活状况如何,就非得到她们住宿的工房去调查。这时,就需要杏弟这样的女性帮忙了。 杏弟最先带夏衍去的是福临路东洋纱厂工房。他们当时并没有相互约好彼此关系的介绍。可是进了杏弟熟识的那家带工头的后门,杏弟便指着自己带去的妹妹对老板娘讲:这是我的同乡,在工厂做活。随后又指着夏衍介绍:这是她的爷叔(即叔叔),在水电公司办事的。杏弟坦然地介绍,倒叫夏衍有些反应不上来。看着夏衍没接话,杏弟又说:这同乡独自租房子不方便,她爷叔的意思是在这一带找一个搭饭的地点。这样一来,夏衍便可以爷叔的名义,到工房里去观察一番。 可是,这样一般地看看,似乎还不够。要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况,还必须在早晨和晚上,在包身工们上班下班时才看得到。于是,在杏弟的帮助下,夏衍决定,在这个时段去仔细观察。但是,这在当时也并不容易。夏衍住在麦特赫斯德路(今泰兴路),离工房所在的杨树浦有十多里的距离。为在早上五点钟之前赶到那里,就得半夜三点起身,步行过去,才刚好能看见包身工上班的情形。这样的观察不是一天两天,而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四月到六月,夏衍整整走了两个多月,用他后来的话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这才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她们的许多日常生活。文章中所描写的她们的起床、吃饭等,只是夏衍两个月辛苦夜工观察的一部分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杏弟是一个热心人。她为了帮助夏衍了解情况,曾经几次赶上早班,混在包身工的队伍里,向她们打探一些内部情况。可包身工由于被严密管理,不允许向外透露情况,再是看见杏弟服装与她们略微不同,就害怕得不敢说什么;有人甚至以为杏弟是包打听一类人,根本不说一句话。当时的调查,想进一步了解包身工的内心感受,真个十分艰难。 经过杏弟等人帮助,夏衍看到了这些包身工可怕的工作环境:工厂里,连猛烈的骚音也会消灭,不,麻痹了你的听觉,马达的吼叫,皮带的拍击,锭子的转动,齿轮的轧轹一切使人难受的声音,好像被压缩了的空气一般的紧装在这红砖的厂房里面,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声音,也决没有使你的听觉有分别这些音响的余裕。 为了使得棉纱不容易扯断,车间里必需有喷雾的装置。这样,无论春夏秋冬,这些女工都必须在这样的潮湿的环境中劳作。她们每天过着黄霉,每天接触到一种饱和着水蒸气的热气。身上有一点被蚊虱咬开或者被机器碰伤而破皮的时候,很快地就会引起溃烂。盛夏一百一五六度的温度下面工作的情景,那就决不是外面人所能想象的了。还有尘埃,那种使人难受的程度,更在意料之外了。据夏衍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纱厂女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