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长背景和求学过程-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研究中心
何炳彪訪談稿
受訪人:何炳彪(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客家文化研究室負責人)
日期:2012年4月5日
地點:Han’s Café, Holland Drive
謄稿人:賴郁如
校閱人:黃賢強
一、成長背景和求學過程
我父母都是客家人,都是大埔人。我父親是一個會計,母親是個家庭主婦。我是老大,接下來是我弟弟,接下來是我三個妹妹,我的大妹已經去世了。(問:你太太是客家人嗎?)我太太不是客家人,是海南人,她父親開照相館,他的父母,嗯,我的岳父母都過世了。我太太跟我一樣,都是南洋大學的同學,同班同學,也都是教育工作。(問:你有幾個小孩?)我有三個小孩,三個女兒,那麼都已經有工作了老大有一個男的,一個女的,老二就有一個女孩,老三還沒有結婚。外孫最大的是女生,今年是中一,另外一個男外孫和女孫都小三,他們都是同年齡。(問:你家裡都是講客家話嗎?)我家裡都講客家話,,但是到了我孩子結婚之後,因為我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海南人一個福建人,所以講話都是用華語。
我的童年生活,我是在馬來西亞出生的,霹靂州。小的時候,我對霹靂州的已經完全沒有了,因為那是在戰爭期間,我們又遷到了檳城,當時我父親是擺攤賣洋服,洋服就是背心啦(問:是西裝嗎?)對,當時我們叫那個是洋服。那麼因為我父親不善於經營,所以後來生意失敗之後,就到新加坡來。我父親就在新加坡兼兩份會計的工作,後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前後,應該是之前,我父親就帶領我們兄弟姊妹回鄉,當時因為我的祖父他生病。我父親有兩兄弟,就是我伯父跟他,他商量的結果就是帶領我們回去看看,所以我在祖籍家鄉應該有待兩三年左右,然後又回到新加坡。我祖父去世以後,我們又回到新加坡,我父親帶我們來新加坡以後就沒有回過馬來西亞了,就一直到現在。(問:所以你的父親是第一代移民?)他應該是第二代,因為我的祖父也來過新加坡,但是時間很短,但是如果要說我父親跟我伯父是第一代也是可以,因為他們的時間很長,尤其是我伯父,他來過新加坡以後就沒有回去了,我父親還帶著我們回過一次。那麼要說他們是第一代也是可以,我們是第二代。我在中國的曾經在那邊讀過書,大概兩年,那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都是用客家話來教學。到現在為止,我對那邊的生活還有一些片段的。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時候我還小小的,好像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對學校的圖書很有興趣,可是那個時候的圖書館不是開放式的,有一個圖書目錄,然後看看看,找到想看的書就跟管理員說。管理員其實也是老師,也不管你借什麼書,我那時候選的書都是很多字的,都看不懂,所以當時要找適合我們看的書,的確是很貧乏。在我們鄉下,那個圖書館也不是很大,應該叫圖書室,就是一個房間裡面排了一些書。所以實際上我對圖書很感興趣,但是就是看不懂,所以就看人家借書,那也是一種樂趣。我在學校裡面也曾經演過一個短短的話劇,是自編、自導、自演,也和同學一起演,那是迎合當時的社會需要,帶點宣傳性質,那個就不要說了,那是我最早最早的創作來的。那麼後來祖父去世了,當時的環境也有點改變,我母親就帶著我們回新加坡。(問:所以是1949回來的嗎?)應該是1949年或是之後,因為我1954或1955是小學畢業,從新加坡啟發學校畢業我來的時候是念三年級,本來我應該唸四年級,因為當時入學考試,我的英文不過那時候鄉下有讀英文,今天我就知道那時候是問很簡單的東西,什麼apple啦,都是很簡單的英文,但是那時候連abc都不懂,怎麼考試?校長說英文沒有一個基礎,不能讀四年級,所以就降一級。這樣的結果就是我讀書都是超齡的,因為從那邊降,我的小學是在啟發學校。啟發學校當時是屬於我們會館主辦的學校,現在是已經歸還教育部,在西海岸。那麼啟發學校的生活,嚴格講,功課方面我並不是很特出。那麼在整個學習裡面,影響我最大的反而不是語文老師,是我的校長,廖一平(廖國礎),為什麼我會這樣講呢?因為那一年剛好我參加華文作文比賽,結果我得了獎,當時這個作品貼在佈告欄校長在走廊看到我,就叫炳彪炳彪,叫我過去,我就跟著校長走,他就帶我走到佈告欄,跟我說你有一個字寫錯,我就問他哪一個字,他說越來的越,你少了一撇。我當時很驚,校長真的有看這文章但是就是因為這一撇,我從此之後對錯字很謹慎,我非常非常注意,一直到我大學出來教書,我批改學生的作業也是很注重錯字,所以我的學生很怕我甚至於在學校一些行政工作,我對錯字也是很敏感,我絕對不允許有一個錯字在裡面,所以這個就是校長給我的一個影響,我一直很感謝他。因為在學習上來講,有一個老師可以指出你的錯誤,讓你能夠糾正,而且影響我一生直到今天為止,我在會館工作,他們都知道我很會抓字的毛病,原因在這裡。中學我讀的是中正分校,在這裡讀一年多就遇上學潮,513的時候,中正給我的印象是他的老師,這些老師很多是從中國過來的,有很多口音,不過這些老師都有學問有一個印象深刻的是陳漫真老師,是教華文的,知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