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及防治知识讲座讲解ppt课件
地质工程系 高磊 ;课程提纲;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类型认识 ;广义: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地质灾害事件。是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灾害。 ;狭义: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滑坡特征 ; ;地形地貌特征:崩塌山体坡度50°,高度差大于30m,孤立山嘴,凹形陡坡。
地层岩性特征:坡脚大小块石零乱堆积(倒石堆)、坠石、岩体裂缝发育且贯通性好。
发生前兆:危岩体掉块、坠石、小崩塌不断。危岩体下部(脚部)出现新破裂、嗅到异常气味。岩石撕裂声。地下水质、水量异常。动植物异常。;各种类型崩塌一瞥 ;泥石流发生:往往随山洪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松散的物源(土石)、可以携带松散物质的水和一定纵坡降的沟谷。为此,崩滑流极易形成灾害链。
判别: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部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特点: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猛、破坏力强。;盘县河谷型泥石流 ; 地面塌陷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种动力地质现象。
常见类型有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两种。
通常由于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而形成岩溶塌陷如坑道排水突水、抽吸地下水、水库蓄水、河水下渗,加载。
由于采矿而形成采空区塌陷。
平面形态常为园形、椭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剖面形态常为坛状、井状、漏斗状、碟状、不规则状等。;地面塌陷等一瞥; 什么是地震 ? 指由于地下岩石长期受到构造作用,积累了大量的能量,当大范围地层的岩石断裂或断层错动时,能量全部或部分释放出来,就产生了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它发源于地下深处某一处,该处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震源垂直投影在地面上的点称为震中。地面上受地震影响的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称震中距。地震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称为震中区。地震在地面上波及到得地区称为震域。
根据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可分为:①人工地震,如爆破作用引起的与地震相似的现象;②诱发地震,如水库蓄水时在附近的断层中引起的地震;③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根据地震的强度来划分,将地震分为10级。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从太平洋东海岸的智利一直延伸到太平洋西南岸的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这条地震带地壳构造运动非常活跃,地球上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这条带上,我国的台湾省就位于这个地震带上;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西起地中海,经过土耳其、中亚细亚、印度的北部、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会合。地球上每年大约要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不到10秒1次。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地震不到总次数的1%。强度能够达到破坏建筑物的地震每年只有十几次。我们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在中华文明史上有过多次地震灾害的记载。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测出地震方向的地震仪。据史料记载,我国已经发生3000多次4级以上的地震。; ; ; 地震次生灾害之——海啸
地震次生灾害泛指由地震运动过程和结果而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沙土液化导致地基失稳而引起的建筑物倒塌,地震使水库大坝溃决而发生的洪水,地震引起斜坡失稳而造成的崩塌、滑坡等灾害,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的水灾、地震火灾等等。下面和大家着重探讨一下有关海啸知识。
所谓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等)引发的巨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的传播速度与水深有关,最快可达每小时数百至上千公里,当海啸开始形成时,其波浪并不高,仅在1—2m之间,在其传播过程中会保持这一波高,只有在快到达海湾或岸边的浅水区时,波高才会突然急剧增加数倍甚至数十倍(例如,1.5m高的海底水体隆起到达海岸时可达30m高的巨浪,日本3.11海啸最大浪高23.6m),携带巨大的能量和由此而来的强烈破坏力,形成一种破坏性巨浪。; 地震数据之最——
世界震级最大的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9.5级地震;
中国震级最大的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