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不与人类——以洪灾为例5.ppt

第四单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不与人类——以洪灾为例5.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不与人类——以洪灾为例5

(2)本次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冷高压强,海陆间水循环弱 B.气温上升快,水汽蒸发强 C.调出水量多,径流总量少 D.水污染重,可灌溉用水少 (3)为减轻旱灾危害,目前可行的措施是 (  ) A.积极推广生态农业    B.大力推行节水灌溉 C.集中治理水体污染 D.加快兴修农田水利 解析:第(1)题,图中华北地区越冬作物是冬小麦。第 (2)题,旱灾主要是不降水的天气系统长期控制的结果。 冬春季节亚洲高压控制该地,海陆间水循环弱,降水少。 第(3)题,为减轻旱灾危害,目前可以大力推行节水灌溉。 答案:(1)C (2)A (3)B [例] (2011·天津高考)下图中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示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发生左图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2)右图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左图所示 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第(1)题,由地质示意图可知,该两种地质灾害分别为滑坡、泥石流,两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共同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故B项正确。第(2)题,若要满足阳光射入时间最长,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该点应该地势高且平坦向阳,且远离河谷处,符合该条件的是b处。其他三点都离河谷较近,易受泥石流危害的影响。 [答案] (1)B (2)B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而且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形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 点击下图进入 点击下图进入 返回 返回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夯基础 析考点 明考向 提能力 考纲 下载 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纲 解读 1. 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分析主要自然灾害的规律、形成原因、 危害及防治措施 3.理解灾害间的关联性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自然灾害概况 (1)概念:在 发生的,对 构成 危害的事件。 自然界 人类生命和财产 (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 人类的 和 。 生存 发展 2.洪水与洪灾 (1)含义: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直接 损失 冲毁 、道路和桥梁,淹没 、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 的暴发 间接 损失 造成 、电力、 、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 活动的停止和 秩序的紊乱等 房屋 农田 瘟疫和传染病 供水 交通 商业 生活 [灵犀一点]  洪灾成立有两个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危害。所以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二、洪灾的形成原因 原因 表现 自 然 原 因 气象因素 、冰雪融化 河湖因素 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 ,堤坝溃决 流域汇水速度 地面坡度越 ,土壤含水率越 ,植被覆盖率越 ,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河道排水速度 河谷越 、越通畅,纵向坡度越 ,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强降水 河道 大 高 低 顺直 大 原因 表现 人 为 原 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 ,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 、河床坡度减小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围湖造田 加快 升高 [特别关注]  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