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锦绣河山
长 阳土家族 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的清江 中下游 ,地跨东
经 至 ,北纬 至 ,东接 宜都县 界 ,西
毗鄂 西土 家 族 苗 族 自治 州 ,接 巴东 县 界 ,南 交 五 峰土 家 族 自治
县 ,北接秭归县和宜 昌县 。全县东西最大横距 公里 ,南北最
大纵距 公里 ,总面积 平方公里。
第一节 地理概貌
长 阳地处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尾部地带 ,我 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东部边缘 ,属新生代 以来强烈 隆起 的鄂西 山区。大地构造 由一系
列复式褶皱及其断裂组成 ,在地质上称为 “扬子江 中下游东西 向
构造带西延组成部分长 阳背斜 ”。侏罗系末 ,中国东部发生 了一
次强大 的燕 山运动 ,由于这次运动 的南北挤压 ,形成 了显著的东
西 向褶皱构造及与之伴生 的压 、张 、扭断裂构造 。其 中影 响长 阳
地貌的长阳倒转复式背斜,呈北西西至南东东伸延 ,核部出现震旦
系地层 ,两翼 由寒武系至二迭系地层组成 。包括小秦寨 向斜 ,后
丰溪背斜 ,梯子岩 向斜 ,桃子河背斜 ,两河 口背斜 ,马鞍 山
柳树店褶皱群 ,由两个 向斜和三个背斜组成 ,背斜核部为寒武系
地层 ,向斜槽部为三迭系或志留系地层 ,两翼为奥陶系至二迭系
地层 。这种褶皱构造 的形成 ,致使地貌有 山有谷 ,起伏不平 。中
生代 白 系至第三系末 ,发生 了喜马拉雅 山造 山运动 ,鄂西南继
续 隆起 ,鄂 中江汉平原 ,洞庭湖 凹陷沉 降,地壳运动加剧 ,长 阳
东西 向褶皱构造 带受到改造 ,发生 了一系列掀 斜上开和 断裂破
第 2 页
碎 ,东端沉没于江汉平原底部 ,西部 隆起构成鄂西 山区。
受地质构造运动 的控制 ,县 内山脉呈近 东西 向、北北西和 北
北 东 向走 向 ,地 势 自西 向东呈 阶梯 状 级级 下 降 ,构成 米 、
米 、 米 、 米和 米 以下高差不等 的多级剥蚀 夷平
面 ,形成 了东低 西高 的层层地貌 。雄踞 西南部 的崩尖子和 西北边
际 的云 台荒 ,海拔 分别高达 米 , 米 ,而座落在县东清
江河 边 的 向家 溪河 口,海拔仅 米 ,东西高差达 米 。
地表在 各种 内外压 力 的作用 下 ,地 壳 间歇 性 隆起 ,加上河流
沟谷下切 侵蚀 ,全县 山体切割深 ,密度 大 ,地貌 复杂 多姿 。按海
拔高度和地表形态 ,全县有高山、中山、低 山、丘陵 (包括河谷 ,
下 同)四种地 形 ,这 四种地 形分别 占全县 土地 总面积 的
、
和 ,山地是全县地形的主体 。
丘 陵主要分布在县境 东部 的磨 市 、津洋 口镇和清江 、丹 水 、
晓溪沿岸 ,海拔 高度在 米 以下 ,相对高差 至 米 ,地 形起
伏和缓 ,多为第三 纪红沙岩 ,第三 纪和第 四纪粘土层 。由于风化
侵蚀和水土剥蚀 ,形成绵延不 断 ,波浪起伏 的浑 圆形 小 山丘 ,中
间杂 以冲 、槽 、 岗峦 ,靠近河岸有少量近代河流冲积物 形成 的不
对 称 小块 阶地 ,丘 陵地 区光 、热 、水 充 裕 ,土 地 集 中 ,耕 作 方
便 ,水稻可一年两 熟 ,旱作倒 茬 可一年三熟,是全县种植业水平
较高的农作 区和柑桔 、油桐 、乌桕等经济作物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