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再改.docVIP

五代时期再改.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代时期再改

七、五代时期 1、(附)马道玄 《中医人物词典》:马道玄,五代后周医家。曾任后周翰林医官。见于《旧五代史》。 《中医人名辞典》:马道玄,五代时人(生平里居未详)。后周世宗时(954-959年)曾任翰林医官。(原注见《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 《宋史·窦仪传》:马道元,太祖朝翰林医馆。(转见“何录”节引。) 2、(附)刘词 《中医人名辞典》:刘词(891-955年),字好谦。唐末至五代时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梁贞明间(915-920年),投奔邺帅杨师厚,以勇悍闻。唐庄宗(李存勖)时,列于麾下。后周世宗时,官至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行京兆尹事。显德二年(955年)卒于镇,时六十五岁,谥“忠惠”。刘氏辑有《混俗颐生录》二卷,今存《道藏》本。(原注见《旧五代史·周书·刘词传》、《五代史记·刘词传》、《宋史·艺文志》、《中国丛书综录》。)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混俗颐生录》,刘词(茅山处士)集。(按此书在《正统道藏养生书选录十六种》内为第十五,未著卷数;在《道藏医书十四种》内为第十三,标明二卷。又“何录”引《宋史·艺文志》称此书“医书类作二卷,道家类作一卷,即一书也”。) 3、(附)许昭远 《中医人物词典》:许昭远,五代后梁医家,梁太祖(907-912)时任医官。 《中医人名辞典》:许昭远,五代时人(生平里居未详)。梁太祖时,许氏为医官。(原注见《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五代史纪·梁本纪·太祖本纪》。) 4、(附)张志忠 《中医人物词典》:张志忠,五代后唐医家。任医官,天成元年(926年)为太原少尹。 《中医人名辞典》:张志忠,五代后唐人(里居未详)。初为医官,后迁太原少尹。(原注见《五代史记·唐本纪》。) 《五代史·后唐明宗纪》: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八月甲寅,医官张志忠为太原少尹。(转见“何录”节引。) 5、(附)张咏(张詠) 《中医人物词典》:张咏,五代后周医学家。显德初(约954年),撰《新集普济方》五卷以进献朝廷,诏付翰林院考试,后为翰林医官。 《中医人名辞典》:张詠,一作张泳。……后周人(里居未详)。显德(954-960年)初,进《新集普济方》四卷,诏赴翰林院考试,授翰林医官。(原注见《册府元龟》。) 《中国医籍考》:张氏(泳)《新集普济方》(《宋志》著录)五卷(佚)。《册府元龟》曰:周张詠,显德初,进《新集普济方》五卷。诏付翰林院考试,寻以詠为翰林医官。(见该书《方论》二十二。) 6、(附)沈道恭(附)周德济 《中医人物词典》:沈道恭,五代后周医生。幼习儒业,留心医术,显德(954-959)年间以医术名闻于京都。 《中医人名辞典》沈道恭,五代时后周人(里居未详)。幼习儒业,后留心医药,精通其术。显德(954-960年)中,行医于京都。时史令公族人有罹疾者,国医名手皆不效,有人荐道恭。道恭畏令公威势,又闻先约赐钱三千缗,乃面诣荐者,诉曰:“医不惮,固命薄,恐为厚赂所障。未审更欲募何人?”荐者曰:“惟周德济也。” 道恭曰:“周德济素无医名,惟德济得好命耳,幸同召之。” 道恭遂与诊处,推究病因,特令德济用药,果奏效。(原注见《历代名医蒙求》。) 《历代名医蒙求》:《名医录》:周显德中,京都有医士沈道恭,幼习儒业,自量分薄,留心医术。时会史令公族有患者,国医名手俱不效。有人荐沈道恭,请医之。道恭畏令公威势,又闻先约赐钱三千缗,兼有奏恩。道恭面诣荐者,诉曰:“医不惮,固命薄,恐为厚赂所障。未审更欲募何人治之?”荐者曰:“惟周德济也。” 道恭曰:“闻周德济素无医业,惟德济得好命耳,幸同召之。” 道恭与诊处,推究病因,特令德济用药,后果如效。盖非在学,亦由命之所然也。(见该书《道恭三千》。) 7、和凝 附:和? 民国《河南通志》:(五代)和凝《疑狱集》。凝,字成绩,开封浚仪人。后梁时进士,历唐、晋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见该志《艺文志·法家类》。)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疑狱集》十卷附录《疑狱三十则》(951),(五代)和凝编。(见该目录“法医”类。) 雍正《河南通志》和? ,字显仁,浚仪人,岘弟。太平兴国初举进士,累迁光禄寺丞。先是父凝尝取古今史传听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凝狱集》,?因增益事类,分为三卷,及所著文赋五十轴并上之。召试中书,擢太子中允,累迁左正言,与王旦同判吏部,铨知制诰。(见该志《文苑》。) 乾隆《兰封县志》:和?,字显仁,凝第四子也。生六岁,凝教之诵古诗赋,一历辄不忘。……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累迁光禄寺丞。先是凝尝取古今史传听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因增益事类,分为三卷,及所著文赋五十轴并上之,召试中书,擢为太子中允。补注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献,遂以本官置集贤院,赐绯鱼,三年迁右正言。至道元年赐金紫,与王旦同判吏部铨知制诰(下略)。(见该志《人物志·文学》。)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