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因材施教ppt课件.ppt

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因材施教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因材施教ppt课件

专题二 东西方先哲;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柏拉图与《理想国》;[知识链接];柏拉图与《理想国》;[知识链接];柏拉图与《理想国》;[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柏拉图与《理想国》;[知识链接];柏拉图与《理想国》;[知识链接];柏拉图与《理想国》;[知识链接];[随堂小测];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知识链接];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理念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它把理念看作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即把事物的一般和个别割裂开来。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而不是理念。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从根本上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及其实质,他最终抛弃了柏拉图的唯心论,而确立了这种二元论,即世界是由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共同组成的。这在哲学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不彻底,因为他在对待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上有时正确,有时糊涂,他并没有把他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史上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是他的逻辑学。直到现在,人们公认他是逻辑学-专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科-的创始人。德国思想家康德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定名为“形式逻辑”。其逻辑学著作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名为《工具论》。书中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为逻辑学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亚里士多德把推理步骤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2000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001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这个推论( )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有两个标准: 1.政体的宗旨 2.政体的形态(执政的人数) 一人 少数人 多数人 正宗政体 君主 贵族制 共和制 变态政体 僭主制 寡头制 平民政体;极富者品性-“逞强放肆、至犯重罪” 极贫者品性-“懒散无赖、易犯小罪” 中产阶级品性-懂得节制,少野心,有公认的中庸美德 ;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法律受到普遍地服从,这就是守法,这是实现法治的关键;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这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所谓“中道”,意即中庸,他认为宇宙间万物过了不好,不及也不好,在太过与不及之间就是最好。 比如他说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有些该怕的东西就应该怕,不怕就是鲁莽,太怕就是怯懦,都不好, 它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应该以“理性”为行为准则 ;“中道理论”;同: (1)德性的一致: 孔子把“中庸”和亚里士多德把“中道”,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 (2)理性的一致: 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均主张适度原则,不走极端。 (3)知性的一致: 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都共同反对折中主义,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地调和或折中。;异: (1)前提不同:中庸以个人服从传统社会道德为前提,而中道则是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前提的。孔子的儒学理论的全部主张,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上下有序,德布礼行,和睦平均,社会稳定,以达天下归服的社会秩序,也就是后儒阐释的“王道”。礼是实现这种政治主张的最好的方法,其具体体现为对中庸的追求。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选择原本就是人的一种高度自主的活动,因为人都有自由的意志。 (2)标准不同:中庸的标准是礼,而中道的标准是“正确的理性”。 (3)归宿不同:中庸寻求的是“致中和”,要求将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而中道寻求的则是公正.;教育思想;伟人的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