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潞我希望有人找到我地硬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名潞我希望有人找到我地硬伤

高名潞:我希望有人找到我的硬伤 【编者按】致力于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评论家高名潞先生再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声,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意派——世纪思维”,并于六月初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展出了蔡国强、徐冰、谷文达、黄永砯、张洹等八十余位艺术家的二百余件作品,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这30年来发展中的本土色彩。然而,“意派——世纪思维”展览的推出,却再一次引发了艺术界对“意派”理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意派”是高名潞先生在2007年总结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时正式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按照其说法和《意派论》一书的阐释,“意派”旨在建设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的理论体系,以本土方式去解读中国当代艺术,从而替代以西方艺术价值审定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准。然而,“意派”理论一经提出,便遭受到了艺术界广泛的质疑——是“保守”还是“突破”?是“新”还是“旧”?是具有理想色彩的理论口号还是对现状的实质解读?——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评论界的争论。当争论因为金融危机转移批评视角偃旗息鼓时,2009年“意派——世纪思维”展览的推出却再一次凝聚了艺术圈的焦点,评论也再次烽烟而起。然而,面对质疑,高名潞先生鲜有回应。为此,本刊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高名潞先生,试图能从一个客观、通俗的角度去呈现“意派”之内核云云,与读者共飨。 王鲁炎-W三角尺1-2-400×800×20cm钢板3吨 “意派”:当代审美的文化表述?——对话高名潞 “意派”是一种当代现象记: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意派”方面的梳理研究的?又是在什么时候正式提出的?高:“意派”正式提出是2007年,但这个想法还要往前追溯。其实,我在研究生时,从研究方式的侧重点开始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我不想用艺术就是反映艺术背景的简单的对应关系来讨论艺术史,更希望有一个系统的结构。当我转向当代艺术批评时也是站在这个立场上的,当时对形而上比较感兴趣。艺术表现的是一个内在结构,是一个本质性的把握这和所谓的真实、直观是不一样的。我对极多主义、星星画会等方面的讨论,其实都是和这有关系的。2007年时,当时涉及到表述中国结构和抽象的关系,但是我不愿意用抽象的概念,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陷入到了一种分割的形式,而这不是出于西方抽象主义的关系。记:它的理论、架构不是在西方的理论里去架构?高:对,它是一种上下文出现的背景,是一种当代现象,所以我描绘它的时候运用了意派。但“意派”本身是当代的现象,“意”的概念实际上已经不是古代所指的概念,因为古代的“意”的概念,它还是不能讨论当代艺术。记:“意派”正式提出时是比较理论化的,也是比较抽象化的,但是“意派”展给许多观众的感觉是说不出来什么具体的东西,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高:我觉得这恰恰是展览的目的。这倒不是说故弄玄虚,而是因为它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如果什么事都说得那么清清楚楚,把概念简单地对号入座,反而说明事实本身很乏力。这个展览强调艺术家的视觉创作的一种复杂性,什么是复杂性?复杂性就是一种错位,“看山是山或者看山不是山”,比如何云昌劈柴,你看到柴上写着日期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你身临其境就会知道,何云昌每天劈柴,还是卸掉了一根肋骨,这个就复杂了,他展示的不光是一些木柴,而是展示整个日常行为。 “意派”对应世界关系,是一种方法论 高名潞:我希望有人找到我的硬伤 【編者按】致力於梳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藝術評論傢高名潞先生再次為中國當代藝術發聲,策劃大型當代藝術展“意派——世紀思維”,並於六月初在今日美術館展出。這次展覽展出瞭蔡國強、徐冰、谷文達、黃永砯、張洹等八十餘位藝術傢的二百餘件作品,展示瞭中國當代藝術這30年來發展中的本土色彩。然而,“意派——世紀思維”展覽的推出,卻再一次引發瞭藝術界對“意派”理論的廣泛關註和質疑。 “意派”是高名潞先生在2007年總結中國當代抽象藝術時正式提出的一個美學概念,按照其說法和《意派論》一書的闡釋,“意派”旨在建設中國當代藝術本土化的理論體系,以本土方式去解讀中國當代藝術,從而替代以西方藝術價值審定中國當代藝術的標準。然而,“意派”理論一經提出,便遭受到瞭藝術界廣泛的質疑——是“保守”還是“突破”?是“新”還是“舊”?是具有理想色彩的理論口號還是對現狀的實質解讀?——圍繞這一系列問題,引發瞭評論界的爭論。當爭論因為金融危機轉移批評視角偃旗息鼓時,2009年“意派——世紀思維”展覽的推出卻再一次凝聚瞭藝術圈的焦點,評論也再次烽煙而起。然而,面對質疑,高名潞先生鮮有回應。為此,本刊記者帶著疑問采訪瞭高名潞先生,試圖能從一個客觀、通俗的角度去呈現“意派”之內核雲雲,與讀者共饗。 王魯炎-W三角尺1-2-400×800×20cm鋼板3噸 “意派”:當代審美的文化表述?——對話高名潞 “意派”是一種當代現象記: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從事“意派”方面的梳理研究的?又是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