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生态建设 汗水浇铸绿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系生态建设 汗水浇铸绿色

情系生态建设 汗水浇铸绿色 ——上盐湾镇党委书记刘海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刘海江,男,生于1964年5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7年毕业于榆林林校,先后在榆阳区余兴庄乡、鱼河镇担任秘书、副镇长,2000年3月任上盐湾镇镇长,2002年9月至今任上盐湾镇党委书记。 1999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镇党委一班人以此为契机,周密部署,统筹安排,从宣传动员、组织落实,各个环节精心策划,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整体推进。五年来,全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1868亩,其中耕地还林还草28502亩,宜林荒山造林种草3366亩。特别是2003年一年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0433亩。通过几年的退耕还林,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传统的种植结构,形成新的产业,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780元提高到2003年的1252元。全镇先后八次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奖励。1999年获得210国道绿色长廊建设工程二等奖;2000年获得退耕还林还草先进集体奖,2001年被评为生态环境建设林业项目先进集体、退耕还林还草第一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管理管护现场考评第一名,2003年一举夺得林业“秀美杯”。 这些成绩的获得,既是上级领导对上盐湾镇植树造林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全镇人民民心所向,艰苦奋斗的回报,更是党委一班人英明决策、求真务实的体现,同时也与镇党委书记刘海江同志艰辛努力是分不开的。 几年来,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大规模实施了退耕还林工作,走出了生态和经济“双赢”的路子。 把退耕还林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 2000年2月,刘海江同志由鱼河镇调到上盐湾镇任镇长,当时正是农村十年九旱,农民广种薄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群众收入增加相对缓慢的困难时期,也是镇党委领导思考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状况的关键时期。他作为一镇之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走遍了全镇32个行政村,在掌握村情、民情、社情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生态要先行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劳务输出,从而推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思路,受到了党委的一致赞同,并责成由他负责实施开展此项工作。此后,他又规划出全镇由北向南,从线到面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全面付诸实施。 他为了统一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抓住十年九旱和农产品价格偏低的现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党员干部明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继土地责任制以来的又一次土地革命,对于山大沟深,靠天吃饭的山区来说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他要求党员干部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向群众做好宣传,落实好退耕还林工作,从而激发群众的退耕热情,为全镇的退耕还林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000年,正是全镇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关键年。按照由线带面的工作方针,他确定了赵畔至桑林洼途径陈崖窑、党山、高焉的生态线,把任务指标逐村量化,明确分工,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检查,严明奖罚。而时任镇长的刘海江同志既对全镇退耕还林工程负总责,又要亲自抓好生态线建设。 他跑遍了生态线退耕还林地的每一个山头,用他辛勤的汗水,铸就了绿色的丰碑。 把退耕还林和发展畜牧业结合起来,实现单户生产向产业化转变 他针对退耕还林“8年内怎么干,8年后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要让农村山区有长远的发展,还必须发展畜牧业。于是在2002年4月的镇十五届人代会上,他提出《封山绿化,舍饲养畜,全面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决议》,大力推行舍饲养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发展畜牧业。退耕还林后,既能解决林牧矛盾,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全镇的退耕还林热潮再次被激发起来,2002年,以郭山至伙梁城的退耕还林生态线全面铺开,全年完成了退耕还林8447亩。2003年,又开辟了寨洼至周焉、姬家坡至高家湾两条生态线,全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退耕10433亩,创建了全镇植树造林工作以来的杰作和典范,并一举夺得区林业“秀美杯”。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刘海江同志时常强调,我们不光是要造林,更重要的是要护林,否则就失去造林的意义。全镇不管是经济林、生态林,在一年四季,他都亲自带领检查组,对各村的幼林成活、生长状况进行督查评比,从春季的修剪、追肥,夏季的锄草、浇水,冬季的防冻、防兔都进行了严格检查,并在督查评比中进行严格考核,哪个村哪个环节有问题,就责令驻村干部、村干部迅速组织劳力弥补,并在会上点名批评,对个别林木成活率不高,管护不力的村,则停止粮款兑现,不留情面。并严格要求每个村,每位干部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按要求、按步骤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全镇退耕还林顺利实施。 三、把退耕还林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各个村把退耕还林工作做强、做大,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办法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