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秘新时期国防科技三大战役 洲际导弹让毛主席睡不着 来源: 人民网 泱泱大国的军火库,究竟有哪些镇国的利器?高精尖的三军武器,又是如何被锻造出炉?展现中国高技术武器的发展历程,揭秘撒手锏武器的惊人性能,讲述跌宕曲折的研发故事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迈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一个月后,1979年2月2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来到了设在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在这里,邓小平参观“阿波罗”十七号指令舱、月球车和登月飞船的复制品,与科学家和宇航员交谈,最后登上模拟航天飞机,进行了一次模拟太空飞行。 他对美国人说:我看到了一些很新颖的东西。
进入新的时期,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邓小平果断提出:武器装备建设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武器更新的方针是少而精、量不求大,要有吓人的力量。
中央决定把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卫星通信的研制试验作为这一时期的战略目标。
这就是当时人们常说的“三抓”任务。也有人把它比喻为新时期国防科技的“三大战役”。
没有洲际导弹毛主席睡不着觉
洲际导弹,射程一般在八千公里以上,是战略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防卫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苏联和美国分别在1957年和1959年进行了发射试验。没有洲际导弹,我国在世界军事政治博弈中就缺少了一个有分量的筹码。
1969年的冬天,叶剑英在视察国防科研工作时说了一件事,令大家坐立不安。
王永志 (时任导弹研究院工程师):就是没有洲际火箭毛主席睡不着觉,就这么一个传达,传达下来 大家认真讨论叫毛主席睡不着觉这还了得,我们1965年不已经开始研制了吗,这已经到了1969年了,我们得加快研制。
我国研制的洲际导弹,采用的发动机是当时我国液体导弹中推力最大的发动机。科技人员经过集智攻关,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1971年,我国的首枚洲际导弹半程飞行试验成功。
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为最终检验我国洲际导弹的关键,由于我国领土领海范围不能满足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要求,弹头的落点选在了公海之上。但是,我国所建立的陆地上的测控站无法将测控范围延伸到遥远的海上,没有测量手段,就不能获得洲际导弹的飞行数据,就无法检验它的实际作战能力。
早在这之前的1967年7月18日,中央专委决定为洲际导弹的试验,建造两艘两万吨级的远洋测量船,分别命名为“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来执行这次艰巨任务。
当时国家处于被封锁的国际大背景下,建造一种机动性强、测量跟踪和控制功能齐全、设备精良的海上测量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978年10月,两艘测量船在江南造船厂正式下水,虽然两艘测量船的船长都是从海军选调的主力舰艇指挥员,但谁也没有过远洋航行的经验。
朱鹏飞 (时任远望二号测量船船长):那么这个地方,就不一定是国际航线,也很可能有些地方都是从来没有船只跑过的地方。
中国测量船编队在海军护航下驶出领海线,向南太平洋驶去。这是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舰队最大规模的一次远航。
1980年5月9号,新华社正式发布了我国将在太平洋进行洲际导弹飞行试验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七度〇分,东经一百七十二度三十三分为中心,半径七十海里的圆形海域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我国远洋测量特混船队在太平洋的行动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前后有十几个国家的船只、飞机在船队周围游弋、侦察、尾随。
臧发惠 (时任远望一号测量船船长):在这个时候飞机也多了,国家也多了,还有直升飞机,直升飞机他们的起降非常方便,那个时候看他们的直升飞机方便得很,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的,一升上去呼就起来了。
船队指挥部开始担心,万一他们来抢数据舱怎么办。船队决定实施一次佯动,一天夜里,编队驶出预定海域,转移外国侦察船只和飞机的注意力。
1980年5月18日上午,特混编队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布列开来,静候我国洲际导弹的到来。
此时,中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基地已经准备就绪。
十时整,导弹腾空而起,直刺苍天。按照洲际导弹的飞行计划,它以音速二十倍的速度迅速掠过我国大陆,三十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八千多公里远的南太平洋。
此时,在导弹弹头溅落区域,我国打捞船已经做好回收导弹数据舱的准备。如果无法在数据舱到达后两小时内把它打捞出来,它将实施自毁。
远望号测量船率先捕获了导弹的遥测信号。
崔秉书 (时任测量船船队科技处副处长):我们这个船叫长江一号,我们一发现目标马上就报告了,一报到首区去大家全都高兴了,放心了 。
此时,船上的人们甚至能用肉眼清晰地看到正在飞来的洲际导弹。
很快数据舱准确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数据舱上的染色剂使海水呈现一片翠绿色。航测直升机在两千米高度发现目标后,引导一七二号打捞直升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