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冠心病-中医科学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冠心病-中医科学进展

冠 心 病 金 华 〖概 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②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简称冠心病 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古代文献阐释】 1、先秦时期 (1) 病名 【古代文献阐释】 首先提出胸痹病名者,当推《黄帝内经》 一书。 《灵枢· 本脏》 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作为胸痹重要症状之一的心痛,此期内文献论述较多,如《足臂十一脉灸经》谓:“臂太阴脉,其病心痛,心烦而噫”。 《素问· 标本病传论》 有“心病先心痛”之谓; 《 素问· 缪刺论》又有“卒心痛”之称; 《 素问· 脏气法时论篇》 亦谓::“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古代文献阐释】 《灵枢·五邪》篇曾指出 :“邪在心 , 则病心痛。” 《灵枢· 厥病》 篇还说:“厥心痛,与背根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 … 。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 …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 … 。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古代文献阐释】 (2)病因病机 病因学方面,《 内经》 认为风寒湿燥热诸淫所胜,皆能病心痛,并提出本病与寒邪、热邪内犯心脉有很大关系。 《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云:“太阳之胜寒厥之胃,则内生心痛”; 《 素问·刺热》 云:“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 【古代文献阐释】 病机方面,《内经》 认为经脉闭阻,血行不畅,寒凝、气滞、血瘀、痰饮阻痹胸中,是胸痹病机之关键。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云:“心脉微急,为心痛引背。” 《 素问· 举痛论》 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古代文献阐释】 (3)治疗 在治疗方面,《 内经》 仅着重提出了针刺治疗的穴位和方法,虽未列出方药,但《 灵枢· 五味》 篇“心病宜食薤”的记载为后世创立的方药奠定了基础。 【古代文献阐释】 2、 两汉时期 【古代文献阐释】 此期内对胸痹的辨治思想主要体现在《金匮要略》 一书中。 《金匮要略》 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专篇对本病进行了专门论述,认为“痹”包含有痛的性质,含有闭塞不通、痞闷胀满之意,亦即现代医学描述的压榨感、憋气性疼痛等。 针对本病的症状描述比《内经》更为具体、明确,可见到胸背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咳唾、气短不足以息、胸满、气塞、不得卧、胁下逆抢心等表现,并指出其具有心痛时缓时剧的发病特点。 【古代文献阐释】 张仲景认为阴乘阳位,痰浊内阻胸膺以致胸阳不通或胸阳不振是其主要病机,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如书中云:“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以其阴弦故也。” 【古代文献阐释】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古代文献阐释】 根据胸痹病情之轻重缓急,《金匮要略》 载有可用治胸痹的具体方剂有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橘皮枳实生姜汤、薏苡附子散等十余首,总以温阳(益气)散寒、化痰祛饮为治则。 【古代文献阐释】 3 晋隋唐时期 (1) 病因病机 【古代文献阐释】 隋·巢元方认为“心病”可有心痛证候,心痛又分虚实两类,故治法当异;并指出临床上有“久心痛”证候,认为伤于正经者病重难治。 《诸病源候论》 中云:“心为诸脏主,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则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痊也。” 【古代文献阐释】 还指出胸痹患者可有不得俯仰、胸前皮皆痛、手不能犯等表现。 《诸病源候论》 明确提出了胸痹是邪盛正虚之证,并认为邪气客于五脏六腑,皆可上冲胸部而发病,不限于邪气直犯心肺。 【古代文献阐释】 (2)防治方药 【古代文献阐释】 此期诸医家针对胸痹的辨证原则不离张仲景之法,但在具体方药运用方面却不断有所发展。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中“治卒患胸痛方”用雄黄、巴豆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细辛散、蜀椒散、前胡汤、下气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