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巩膜炎》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巩膜炎》课件

后巩膜炎 巩膜炎 定义:巩膜基质炎症 巩膜炎 病因: 全身感染性疾病:结核、麻风、梅毒、带状疱疹等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等 代谢性疾病:痛风 其他原因:外伤或结膜创面感染等 巩膜炎 前巩膜炎 后巩膜炎 后巩膜炎 定义 赤道后方巩膜及视神经周围的一种肉芽肿性炎症。 后巩膜炎 临床发病率 好发于女性(66%--83%),发病年龄11-84岁,平均49.3岁,多单眼发病,约1/3患者为双眼发病。 后巩膜炎 临床症状: 疼痛(9l%) 视力下降(80%) 眼红(76%) 复视或眼球突出(8%)等 后巩膜炎 临床体征: 前巩膜炎(34%)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1%) 视盘水肿(18%) 局限性眼底肿块(13%) 眼压升高(12%)等 后巩膜炎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 后巩膜炎 眼底 照相 后巩膜炎 MRI 后巩膜炎 CT CT对组织的分辨能力较低,因此其诊断价值相对较小,但是可以为鉴别诊断提供证据,CT可以显示后巩膜炎时眼球壁或巩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边界欠清楚,眼球壁向内受压,眼内组织边界清,如炎症累及邻近眶内软组织,则可显示不规则的软组织高密度影包绕眼球,眼球边界不清,如果炎症累及眼外肌和视神经,则可显示眼外肌增厚以及视神经增粗。 后巩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可以显示后巩膜炎所伴发的眼底病变,如脉络膜皱褶、视网膜脱离、视盘或黄斑水肿、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等。 OCT OCT检查对后巩膜炎的诊断并无帮助,但可发现与后巩膜炎病程密切相关的超微结构变化,如视网膜下微囊的形成以及浆液性黄斑脱离。 后巩膜炎 诊断: 体征+症状+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脉络膜黑色素瘤: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为单眼,且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以视力减退为主,一般无疼痛和炎症表现。 眼底病变区与周围正常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的颜色存在差异,多呈棕褐色。 B型超声检查显示圆形或椭圆形脉络膜肿块向球内生长,呈钮扣状或蘑菇状,表现为低回声区,呈现凹陷征或挖空征,且无球后水肿,与后巩膜炎表现出的眼球后壁弧形或半环形高回声区伴球后水肿的B型超声征象明显不同。另外,虽然脉络膜黑色素瘤T1WI呈现出与后巩膜炎类似的低信号,但其T2WI却明显较高。 鉴别诊断: 眶蜂窝织炎: 局部的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寒战等。 多数眼眶蜂窝织炎患者B型超声表现也可表现“T”形征,但此“T”形征为球后脂肪垫炎性水肿扩大造成,且B型超声显示玻璃体内有弱回声光点或光斑,并有明显的运动。当形成脓肿后可在球后脂肪强回声区内出现弱回声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鉴别诊断: 炎性假瘤: B型超声检查也可显示巩膜增厚以及球后“T”形征,但其眶周软组织回声不均匀,可见1个或多个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 CT检查显示眶内炎性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这些表现可与后巩膜炎时眶内弥漫性浸润相鉴别。 鉴别诊断: 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系视网膜脉络膜免疫性炎症,也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常双眼同时发病且病变基本对称。 玻璃体炎症性混浊早期即可出现,并逐渐加重,这与后巩膜炎后期玻璃体正常或轻微混浊不同。另外,自后极部至赤道部散在多发、大小均匀、白色或蜡黄色的特异性眼底病灶则有助于鉴别诊断。 FFA检查显示,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时眼底血管荧光素渗漏,且以视盘和视网膜毛细血管部渗漏最为显著,这与后巩膜炎晚期视网膜血管低度或中等程度充盈及扭曲明显不同。 治疗: 对因治疗: 如有感染存在,控制感染;全身性疾病存在,治疗全身疾病。 治疗: 对症治疗: 口服非类固醇药物,如吲哚美辛25mg--50mg口服,2-3次/日,减轻疼痛等症状。 治疗: 抗炎治疗: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常开始于大剂量冲击,如泼尼松1.0--1.5mg/(kg·d);甲基氢化泼尼松1 g/d,每周3次,当病情得到控制后再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治疗: 免疫抑制剂: 对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仍无效以及不适合继续应用或单独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后巩膜炎患者,可选用全身应用免疫抑制类药物。此类药物是目前后巩膜炎治疗学研究热点之一,通常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一般应用周期为3周左右,在巩膜炎症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环磷酰胺1~3 mg/(kg·d) 手术治疗:有坏死、穿孔的巩膜,可行巩膜加固术或异体巩膜移植术。 并发症治疗: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