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 内 容; 第一部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CD4+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药物只能抑制病毒。 注意:艾滋病不要误写为“爱滋病”。;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英文名词;一、HIV病原学; HIV-1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其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很多亚型。目前流行的亚型有11个,为主要群体(M群:A、B、C、D、E、F、G、H、I、J亚型)和次要群体(O群:O亚型)。 各亚型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A-H亚型间差异一般在22%-35%之间,而O亚型与A-H亚型之间差异高达50%以上。
HIV-1亚型的鉴定和区分,主要是根据HIV-1 env基因C2-V3区的不同序列来决定。;HIV病毒电镜模式图;10;HIV基因组;HIV生活周期;
HIV感染细胞过程
HIV-1囊膜糖蛋白gp120与靶细胞上的受体CD4结合
gp120的构象发生改变
继而与靶细胞上的辅受体CCR5结合
导致gp41的构象改变
暴露其融合肽并插入到宿主细胞膜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Mature forms of HIV in a tissue sample;ENVelope 包膜抗体;GAG 抗体 (group antigen specific) ;POL 抗体;
HIV对外界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远低于HBV,常用消毒剂均可使其失活。
0.5%次氯酸钠或70%酒精1min即可使HIV失活。
HIV离体干燥环境下2至7min即可失活。
HIV对热敏感,WHO推荐100 ℃20分钟灭活HIV。;HIV对外界的抵抗力;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 世界首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报道 。
目前,艾滋病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的特点;1987年CDC对HIV感染分类方法;急性期症状;无症状期;机会感染; 三、 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 ;Wasting;29; 鹅口疮、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 消耗综合征; 四、传染源与传播方式 ;(二)传播方式;性行为传播;血源性传播;36;母婴传播; 下列途径不传播HIV病毒;;; 第二部分; 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 我国艾滋病流???现状;网络直报 :
累计 HIV 32.6万例,AIDS 10.7万例,死亡5.4万
2009年 HIV 4.8万例,AIDS 2.0万例,死亡1.2万。
每月 HIV 4000例。以性传播为主,占45%
疫情估计
2009年,存活HIV/AIDS约74万人,其中: AIDS 10.5万
2009年,新感染 4.8万,因AIDS死亡 2.6万
2005 2007 2009
存活HIV/AIDS 65万 70万 74万
新发感染 7万 5万 4.8万;1985-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全国累计报告HIV/AIDS分布地图(截至2009年12月31日) ;报告艾滋病疫情的县;;流行的三个阶段—时间特点; 地区分布特点: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在前6位的省份为云南、四川、广西、新疆、广东和河南,占全国总报告例数的80%。主要集中在经注射毒品传播为主的省份以及既往采供血严重的地区。
发现途径:2009年我国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约40﹪是医疗机构在接诊时发现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病人自认为不是高危人群,想不到自己会感染。高危人群没有主动咨询检测的意识,这是我们疫情防控的难点之一。
; 从性别分布上看,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占67.2%;女性感染者的比例近年有所上升。
从年龄分布上看,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但5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报告数增加明显年明显增加。
最近3年,在学生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40岁年龄组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比例,从20.3%上升到39.8 %;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8%上升为36.9 %;异性传播比例从4 %上升到10.9%。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中国艾滋病流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