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第三章血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基础第三章血液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 目 录;重点与难点; “能够输血是本世纪伟大的医疗成就之一,尽管输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些血液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等。但是,人类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使我们相信,献血是安全的,输血也是安全的。不过,医学最终比不上这样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心甘情愿把鲜血捐献出来,以挽救他们从未谋面,不曾相识的人的生命”。 ——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汉福德·多尔; 大学生小李,参加了一次义务献血活动,经检查符合献血条件,献血300ml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并拿到了无偿献血证。当小李得知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血液供应紧张状况,自愿成为义务献血的志愿者和宣传员,希望更多的公众参与和支持献血工作。; 血液是一种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液体组织。 其生理功能: 1.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 2.具有缓冲功能 3.血液中的水分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运送热量,参与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4.免疫和防御功能 ;血 液;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成年男性为40%~50% 成年女性为37%~48% 新生儿约为55% ;(一)颜色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 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 血浆因含胆色素而呈淡黄色。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血液的黏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能力。 ★正常值: 770.kPa ≈5800mmHg 主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 ;(五)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血浆pH的相对恒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对和正常的肺、肾功能。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 pH<7.35时称为酸中毒,pH>7.45时称为碱中毒。 酸中毒或碱中毒都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者将 危及生命。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蛋白;(二)无机盐;二、血浆渗透压;★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主要为Na+、Cl-、糖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Osm/L) 小(1.3mOsm/L)  占99.6% 占0.4% 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 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保持正常循环血量 和功能 ;等渗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 ;(二)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调节血管内外液体的平衡,维持血容量中起重要作用。;晶体渗透压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第三节 血细胞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2. 渗透脆性 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表示。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大,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反之若渗透脆性小,则抵抗力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渗透脆性。;3.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可以用红细胞沉降率(ESR)表示,简称血沉。;(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 红细胞的生成;(1)正常的生成部位:红骨髓 由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2)足够的造血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摄入不足、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长期慢性失血等是引起缺铁性贫血(又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主要原因。;(3)必要的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 当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红细胞分裂延缓甚至发育停滞,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因子缺乏,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肾合成。 组织缺氧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 EPO能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数目增多。 某些肾脏疾病,常因EPO减少而出现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与临床意义;3. 红细胞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