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秋]超敏反应(2学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Arthus反应(实验性局部超敏反应) 马血清 家兔 2.人类(类Arthus反应) 胰岛素 糖尿病人 局部出现红肿等 皮下多次注射 局部多次注射 局部红肿、出血及坏死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 Arthus-like reaction * 接种乙肝后第8天发生的Arthus反应 1年后的情况 * (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Serum sickness) 抗毒素血清(大量) ? 机体 ? 产生相应抗体 ?IC 进入血流 ? 全身皮疹、发热、关节肿痛、淋 巴结肿大、肾损伤等一系列症状及体征。 自限性。 *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由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Ⅱ型占20%左右。 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 链球菌使肾小球 基底膜抗原改变 补体、ADCC及吞噬细胞参与 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形成Ag-Ab复合物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 体内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变性IgG类自身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RF,IgM类),形成IC,沉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处,引起小关节红肿、变形僵直、失去运动功能。 3.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 细胞核物质(如DNA、RNA、核内可溶性蛋白)刺激机体产生抗核抗体,形成IC,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关节滑膜、心脏瓣膜等处,引起全身性损伤。 4.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由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24-72小时后发生的,引起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 一、抗原及致敏靶细胞 抗原 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寄生虫 重金属 、常春藤毒素 三硝基苯酚、化妆品 、染发剂 效应细胞 CD4+Th1和CD8+CTL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 二、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效应阶段――再次接触抗原 CD4+Th1 分泌IL-2、IFN-γ、TNF-β、GM-CSF、MCP-1等,吸引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 CD8+CTL 穿孔素、颗粒酶、Fas途径 致敏阶段――初次接触抗原 APC提呈抗原—→ T —→致敏T细胞 * * * APC Mechanisms of type IV hypersensitivity TH1 Mθ Mθ preTc Tc IL2, TNFα IFNγ IL2 TNFα IFNγ NO * Td Cell Host Target Cell MHC I Tc Cell MΦ perforin lymphokines lysosomal enzymes O2 radicals altered self -antigens Type IV Hypersensitivity * UNIVERSITAS AMOIENSIS GAO FENGGUANG * (一)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如结核、麻风及某些原虫感染等。 结核杆菌 ? 侵入巨噬细胞 ? 巨噬细胞活化?细菌被杀死;细菌抵抗杀伤 ? 形成肉芽肿。 三、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 * 结核菌素试验 检测人体是否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 * (二)接触性皮炎 半抗原(小分子)+ 蛋白质(体内)? 朗格汉斯细胞递呈? T细胞 ? 皮肤红肿、皮疹、 水疱甚至剥脱性皮炎等炎症反应。 *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结膜皮肤炎 * 小 结 类型 Ⅰ Ⅱ Ⅲ Ⅳ Ab IgE IgG, IgM IgG, IgM - 补体 - + + - 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Mφ NK 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血小板 Th1 CTL Mφ * * 超敏反应的特点总结 1. Ⅰ、Ⅱ和Ⅲ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 2.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应。 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 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应。 5.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 * 思 考 题 1.II~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