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章节.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外对转基因食品管理的现状 1. 国际组织 实质等同原则 表型性状的等同 成分等同 2000年《卡塔赫纳生物安全协定书》62个国家签署 2001年《生物安全议定书》 130多个国家签署 2003年《生物技术食品的风险评估草案 》226个国家表示欢迎 2. 美国 ◆ 1992年美国公布了转基因作物不需由作市场前评价,除非它引起新的安全性问题。2000 年4月,在国会科学委员会下属的基础研究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坚持认为没有科学的证据之前不能将GMF作为一个新的食品级别 ◆ 2000年1月美国政府对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颁布了限令,以防止害虫对转基因玉米中毒素形成抗药性。美国环境保护局限令美国大部分玉米产区的农场主应至少种植20%的传统玉米,在同时种植玉米和棉花的地区,传统玉米要达到50% ◆2001年7月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规定,来源于植物且被用于人类或动物的GMF在进入市场之前至少120天,生物工程制造商必须提出申请,并提供此类食品的相关资料,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相比具有等同的安全性 3. 欧盟 ◆欧盟对GMF持反对态度,1998年提出转基因技术安全性之后,其反对态度更加强硬。他们对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农作物、家畜以及再加工食品加以抵制,尤其对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已终止了进口,然而对于西班牙和德国的转基因玉米却没有采取措施 ◆欧盟的法律由两项:欧盟理事会90/220令,于1990年4月颁布实施,该法令中规定了转基因生物的批准程序;1997年5月《新食品法》规定对转基因产品必须加贴标签 4. 其它国家 ◆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泰国、 巴西的政策基本与国际组织的相同,但是巴西最 近宣布在未查清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之前, 暂时停止种植转基因大豆。 ◆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粮食问题,对于高产的转基因产品表示欢迎,这些国家技术落后,没有相关的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条件,对于标识问题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基本是按国际组织的要求和《生物安全议定书》要求执行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对策 ◆ 1993年12月24日,国家科委颁布实施了《基因 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 1996年7月10日,国家农业部颁布实施了《农业 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 2001年6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 全管理条例》 ◆ 2002年4月8日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 卫生管理办法》 斑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马利筋叶片/CM2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2000年开始在美国三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都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试验中用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墨西哥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 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一种、两种或三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此为“超级杂草”,并怪罪于转基因。 基因漂流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如果没有基因漂流,就不会有进化,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的植物和现在的作物栽培品种。举例来说,小麦由A、B、D三个基因组组成,它是由分别带有A、B、D基因组的野生种经过基因漂流合成的。所以,以此来禁止转基因作物,也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Bt抗虫棉破坏环境事件: 2002年6月3日,南京环科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6月4日《China daily》上发表了题为“GM Cotton Damage Enviroment”的文章。 当天,绿色和平组织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南京环科所、绿色和平组织顾问薛达元先生长达26页的英文报告,从而再次引发国际争论,在欧、美产生巨大反响。 6月5日德国《农业报》发表了题为 “中国研究:Bt棉破坏环境巨大”。 绿色和平组织的“中国项目主管”声称:“棉农将面对不受控制的超级害虫”、 “转基因抗虫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棉农将被迫使用更多、更毒的农药”。 事实上,抗虫棉在中国实践多年,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印度等国的科学家已在网上纷纷发表评论,反驳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 争论的实质 现在转基因作物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