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陷性黄土ppt课件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问邢台市第四病院罕见护理应急预案猪气喘病综合防制技术动物营养系列理想蛋白与氨基酸模式的研究进展皮肤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我国有关食物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物新资本的治理律例与标准 第七章 特殊土地基 第一节湿陷性黄土 主讲 翟聚云 第一节 湿陷性黄土 一、黄土及其分布 黄土是在第四纪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疏松堆积物颗粒成份以粉粒为主,颜色一般呈黄色或褐黄色。世界范围内的分布面积大约有1300万平方公里 ,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分布面积大约有63万平方公里,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为27万平方公里。 黄土按成因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 由风力堆积,又未经次生挠动,不具层理的为原生黄土。由风力以外的其他原因而成,常具有层理或砾石、砂类层,称为次生黄土。 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这种性能称为湿陷性。湿陷性是黄土独特的工程地质性质。 第一节 湿陷性黄土 我国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将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为七区(其中又细分为十二个亚区),这七个区是:Ⅰ—陇西地区,Ⅱ—陇东-陕北-晋西地区,Ⅲ—关中地区,Ⅳ—山西-冀北地区,Ⅴ—河南地区,Ⅵ—冀鲁地区,Ⅶ—边缘地区,规范并同时列出了各区和亚区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特征描述(见所附的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及附表)。 二、黄土地层的划分 我国黄土的形成经历了地质时代中的整个第四纪时期,按形成的年代可分为老黄土和新黄土 。 年代 黄土名称 成因 备注 全新 世 Q4 近 期 — 新黄土 新近堆积黄土 次生黄土 以水成为主 一般有湿陷性,常具有高压缩性 早 期 — 一般湿陷性黄土 一般具有湿陷性 晚更新世Q3 马兰黄土 老黄土 原生黄土 风成为主 中更新世Q2 离石黄土 非湿陷性黄土 一般无湿陷性 早更新世Q1 午城黄土 三、湿陷性黄土组成及结构构造 1.颗粒组成及矿物成分 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以粉土颗粒为主,一般占总质量的60%以上。而粉土中又以0.01~0.05mm的粗粉粒为多,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较少,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含量在5%以内,大于0.25mm的中砂以上的颗粒则很少见到。此外黄土中还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可溶盐类。 黄土中粗颗粒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和长石,粘土颗粒的主要成分是中等亲水性的伊里石,以及一些水溶性盐类物质,这些盐类物质呈固态或半固态分布在各种颗粒的表面。 粒径 地区 砂粒 0.05 粉粒 0.05~0.005 粘粒 0.005 陇西 陕北 关中 山西 豫西 20~29 16~27 11~25 17~25 11~18 58~72 59~74 52~64 55~65 53~66 8~14 12~22 19~24 18~20 19~26 总体 11~29 52~74 8~26 2.黄土的结构与构造 形成初期,季节性的少量雨水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使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盐类都集中到较粗颗粒的表面和接触点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形成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蜂窝状大孔隙结构 黄土结构示意图 由于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干旱季节的来临,黄土因失去大量水分而体积收缩,在土体中形成许多竖向裂隙,使黄土具有了柱状构造。 雨季来临,大气降水将黄土中的水溶性盐类物质溶解并沿着土中的孔隙下渗,干旱季节来临时土中的水分蒸发逃逸,溶解的盐类物质在水分蒸发的同时于下渗线附近重新结晶并残存下来。 年复一年的淋滤使地表的土体因失去大量碳酸钙类可溶盐物质而逐渐变红(不溶性的铁、铝等元素含量相对增加的结果),并使以碳酸钙为主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在下渗线不断富集并形成钙质结核。淋滤时间更长时就会在黄土中形成钙质结核层。结核构造是黄土的一个重要构造特征 四、黄土的湿陷原因和影响因素 黄土发生湿陷的内在原因是黄土的结构特征和其物质成分,外在的条件为水的浸湿。 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联结力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在自重压密,从而形成以粗颗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结构。 由于胶结物的凝聚和结晶作用、共用结合水的联结作用以及毛细作用、负孔隙水压力作用等,使黄土地基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抵抗压缩变形的能力。当黄土受水浸湿或在一定外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并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联系减弱,盐类溶于水中,各种胶结物软化,结构强度降低或失效,黄土的骨架强度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大孔隙塌陷,导致黄土地基附加的湿陷变形。这就是黄土产生湿陷现象的内在过程。 湿陷性黄土分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检中心运用PDCA降低体检中心体检者漏检率品管圈成果汇报书.docx VIP
- 《就业与创业指导》第1课-绪论 教案.doc VIP
- 标准图集-19J305 重载及特殊重载、轨道楼地面.pdf VIP
- 高教社2024商务礼仪第四版教学课件-2024-04商务拜访接待礼仪.pptx VIP
- 2023年6月新高考全国一卷读后续写真题 详讲(写作比赛)课件 高考英语作文复习专项.pptx VIP
- 内分泌科动态试验操作规范.pptx VIP
- 涂料印花助剂及其应用.pptx VIP
- 高教社2024商务礼仪第四版教学课件-2024-03商务交往礼仪.pptx VIP
- 川教版生命生态安全一年级上册第18课 我是小主人 教学设计.pdf VIP
- DB32T 2857-2015 玉米产量现场测定操作规程 .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