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30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docVIP

初二语文上册30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上册30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

诗词五首 单元絮语: 本单元五篇课文,有议论性的文章,有记叙性的文章,还有五首诗词,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对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热爱我国灿烂文化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 30、诗词五首 一、整体感知 《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二、字词积累 刈(yì) 晏(yàn) 陇(lǒng) 踌躇(chóu)(chú) 箪(dān) 阙(què) 三、篇章透视 《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用笔歌其事,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诗中运用对比,并且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赤壁》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 《过零丁洋》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献身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献身精神。 《己亥杂诗》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