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邱兴华地犯罪心理学分析
犯罪心理论文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社会科学。而且也是现代法制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首先我们要知道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心理因素总称,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内在起因。
犯罪行为---指行为人在一定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违反刑法的和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包括故意和过失行为,作为和不作为等
再者要知道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犯罪人及其密切关系的相关人员
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员、虞犯、两劳人员、揭露和惩治犯罪的人员、监管矫正罪犯的人员;
二)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课题
1、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2、犯罪的心理机制
3、犯罪心理结构
4、犯罪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特征
6、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和矫正
下面以邱兴华特大杀人案为例分析邱兴华的犯罪心理:
2006年6月18日至7月2日,邱兴华与其妻何冉风先后两次到汉阴县平梁镇凤凰山山顶上的铁瓦殿道观抽签还愿。其间,因邱兴华擅自移动道观内两块石碑而与道观管理人员宋道成发生争执,加之邱兴华认为道观主持熊万成有调戏其妻的行为,在冲动之下产生杀人灭庙之犯罪心理
7月16日,邱兴华持刀斧在铁瓦殿里 HYPERLINK /c/l/2006-07-29/112310570397.shtml \o \t _blank 砍死9男1女。 HYPERLINK /c/l/2006-08-21/023110778375.shtml \t _blank 逃亡35天后,邱兴华返回家时, HYPERLINK /c/2006-08-20/02449794916s.shtml \t _blank 被守候的民警当场擒获。10月19日,法官当庭宣判 HYPERLINK /c/l/2006-10-19/213011282226.shtml \t _blank 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邱兴华死刑。12月2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 HYPERLINK /c/l/2006-12-28/091811905087.shtml \o \t _blank 邱兴华被执行枪决。
邱兴华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1 童年的不幸遭遇;2 生活上不如意;3 社会关系处不好等。他的犯罪行为形成的直接因素是他的情绪与心理失控,最终让他产生犯罪行为。
邱兴华的犯罪心理结构与他自身的变态心理脱不了关系,但不仅有他自身的因素,还有一部分与社会也有关系,两方面共同组成了邱兴华的犯罪心理结构。
而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犯罪心理结构是个稳固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的动态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犯罪心理结构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的。
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因素:童年的不幸遭遇和生活上的不如意促进了邱兴华犯罪心理的产生。
人的犯罪行为不仅是由犯罪人自身的生理或心理缺陷造成的,而且是不良社会环境因素或个人境遇的产物。实际上,犯罪心理的形成就是犯罪人在原有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基础上,吸收外在环境因素并内化自己的反社会意识而最终形成的。邱兴华与其妻何冉风先后两次到汉阴县铁瓦殿道观抽签还愿。其间,因邱兴华擅自移动道观内两块石碑而与道观管理人员宋道成发生争执,加之邱兴华认为道观主持熊万成有调戏其妻的行为,由此心生愤怒,遂产生杀人灭庙的犯罪动机。由此看见社会关系的处不好直接推动了邱兴华犯罪动机的产生。
犯罪行为发生的内外化机制。内外化机制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中最重要的机制它反映了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内化是指 通过社会学习将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转化为稳定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内化的实质就是个体的社会化。健康的社会化会使个体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而由缺陷的社会化会使心理的发展沿着偏离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外化是指主观的、内部的心理活动向外部活动形式的转化。
邱兴华与道观管理人员发生争执 ,加之认为熊万成有调戏其妻的行为,所以心生愤怒。由于其社会化的缺陷,导致消极心理滋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弥补自身的缺失而放纵犯罪行为,再加上社会化缺陷与犯罪机遇吻合,其犯罪行为必然发生。
邱兴华实施杀人的犯罪具体过程是 :童年的不幸遭遇+生活上的不如意,结合他的社会关系处不好,导致其情绪在那种情境下开始暴躁,最终导致了邱兴华犯罪的实施。由此,我们通过对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犯罪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犯罪心理结构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的。犯罪心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