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可更改的历史,可以避免的战争
摘 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毋庸置疑的。欧洲大陆上的几大列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利益交织,逐渐形成了以英德两强为核心的对立军事集团。大量史实表明,英德两大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了一战之前的局势,英德矛盾的激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然而,一次次的政治危机与矛盾的升级,其中很多完全是可以调和甚至避免的,在通往世界大战的途中,有很多选择岔路口可以规避最终的灾难。
关键词 英德矛盾 战争避免
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传统的主流思想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各国内部,都不存在防止战争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帝国主义的争霸斗争完全支配了事态的发展,萨拉热窝事件后大多数帝国主义强国迅速被卷入战争,因而是无法避免的”。然而,事实上很难以绝对的标准来衡量上述观点的正误。小约瑟夫?奈就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来分析世界大战爆发的三个层次的原因。“第一个比喻是你如何能把他房间的电灯点亮:首先是你打开了开关,其次是房间铺设了电线并且电路是通的,而最深的原因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第二个比喻是你如何能划着一根火柴:这同样包括火柴的发明、火柴的制造和划火柴三层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犹如打开开关或划着火柴的动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假设萨拉热窝事件没有爆发并且这样的危机在 1916 年前没有发生,那么到那时,俄国利用法国资金修建的以西伯利亚铁路为核心的铁路系统将大大改善,俄国军队可以在两星期内迅速集结到德国前线,这就使得德国的史蒂芬计划过时,德国出于步步紧逼的两线作战的困难,可能就不会轻易给奥匈帝国一张空头支票,轻易挑起战争了”。这个假设看起来很荒诞,但仔细探究,或许可以找寻到其可行之处。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毋庸置疑也是无法避免的。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为本国利益的充分满足,于其他国家对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胁的恐惧,欧洲大陆上的几大列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利益交织,逐渐形成了以英德两强为核心的对立军事集团。大量的史实表明,英德两大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了一战之前的政治局势,英德矛盾的激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一次次的政治危机与矛盾的升级,其中很多完全是可以调和甚至避免的,在通往世界大战的途中,有很多选择岔路口可以规避最终的灾难。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大陆政策”,为德国描绘了一幅称雄欧洲的宏伟蓝图,战争并非他的初衷,他企图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完成这一过程。
然而,1888年威廉二世的登基打破了他的构想。他竭力推行“世界政策”,一心想将英国超越。为此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他过高地估计本国实力,加之口无遮拦和草率冲动的性格,经常将德国推入尴尬的境地。“1904 年, 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德国基尔军港, 威廉二世几乎展示出他全部的海军力量, 并在稍后的国宴上宣称,“用德国舰队枪炮的震慑欢迎远道而来的英国陛下。” 这无疑是威廉给自己舅舅的一个下马威,让英方把德皇的这一举动看作是对英国的巨大威胁,而不是像德皇所期待的那样, 羡慕其伟大成就”。假如他们放弃自己庞大的海军计划而集中力量加强陆军军备建设,他们就有可能使英国保持中立,从而避免一次世界性的大战。
“七月危机”中威廉及其政府策略失误充分暴露了其外交素质的低下,“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皇约瑟夫一世和首相施图赫持较为审慎的态度 。他们主张调查“证明行刺与贝尔格莱德联系在一起的证据”然后对如何“惩罚”塞尔维亚再作决断 。匈牙利首相萨蒂反对鲁莽行事。对此,威廉二世回应道“要末现在就算,要末永远不算”,“必须消灭塞尔维亚人 ,就在现在”。德国首相贝特曼在7月5日向奥地利信使奥约什伯爵保证,奥国“可以完全依仗德国的支持”。贝特曼低估了俄国的准备情况,认为他们“不可能完成备战”。而德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张由德国首相背书,对后果获得充分认可的空头支票,在战争近因中地位显著。
如果没有德国的支持 ,奥匈帝国是不敢冒然、轻率地对塞尔维亚采取战争行动的。对于英国政府左右逢源的毫不知情,并给予其百分之百的信任,也体现了德皇在政治上幼稚天真的一面,德皇的好战言论与态度,在国际间制造了不信任感与警讯,使当时欧洲到处都沾染了他的火药。然而,若将主要战争责任归咎于最后点燃战火者,犹如为调查战争的缘起,却将焦点集中于战火点燃后最初一个月一样不合理。英国将一战的责任全部推给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一方,竭力撇清自己的关系,这是圆滑的英国人的一贯伎俩。同德国一样,英国对这场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威廉的“世界政策”使英国人深信:“德国决心要向他们的海上优势发起挑战,并且还要在欧洲建立统治地位,这是英国人不能容忍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