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血性贫血ppt课件_3
同学们好;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概念;溶贫病因分类;红细胞外在因素损伤;溶血性贫血的特点;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溶贫的实验室诊断;;红细胞破坏增加的证据;血管内溶血的证据;;;溶贫血象; 红细胞碎片 ;左:盔形、三角形、棘形、碎片等 右:人工造成的皱缩红细胞 (涂片太厚、天气湿热、玻片带碱性)
;多嗜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Howell-Jolly小体 Cabot环
;Cabot环
;嗜碱点彩红细胞;;;;几种溶贫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的改变; 其他鉴别溶贫的实验室检查
酸溶血试验
冷热溶血试验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红细胞酶活性测定
包涵体生成试验
热变性和异丙醇试验
碱变性试验和血红蛋白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基因分析;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的鉴别;鉴别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
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红细胞膜先天缺陷的溶血性贫血,其特点为慢性溶血过程常伴有急性发作,循环血液中球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并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黄疸。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也有报道。
遗传规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两性患病率相等。少数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分型;体征:主要为脾肿大,肝脏一般可以触及,并有程度不
一的黄疸和贫血。
并发症: 常因感染 、妊娠及其他因素而诱发溶血危
象,但一般不太严重;诱发再障危象,一般较
凶险,重者甚至可以致死;此外,胆结石常为
多见的并发症,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感染的症
状。;实验室检查;球形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增高,但有10%~20%的患者正常。
红细胞孵育脆性试验:轻型患者也增加。
自 身 溶 血 试 验:48小时红细胞溶血率达10%~30%,
甚至50%,加入葡萄糖或ATP,溶血程
度显著减轻。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阳性
;骨髓检查
;(1)增生明显活跃。(3)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幼红细胞百分比常>O.50,以中幼红细胞为主,其他阶段的幼红细胞亦相应增多,易见核分裂象。成熟红细胞中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其他检查;鉴别诊断;治 疗;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
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各亚型之间的临床表现,红细胞形态分子病理学等都有区别,但共同特点是外周血中出现大量椭圆形、卵圆形或棒状红细胞,其中以椭圆形红细胞为主,一般可高达50%~90%,国内学者提出超过25%就有诊断意义。HE有家族遗传史,大多数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多为杂合子,少数严重溶血者为纯合子。;临床表现和分型;HE又可分为以下几个亚型;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遗传性口形红细胞
增多症;;;口形红细胞;;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缺陷症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患者遍及世界各大洲,估计总数在2亿人以上,国内近年调查发现以广西、海南、云南的部分地区最为多见,其次为广东、福建、浙江及长江流域各地,淮河流域以北较为少见。
该病患者绝大多数平时没有贫血和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应用氧化剂药物,使用蚕豆或感染时,可以发生明显的溶贫。;本病为X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即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度。男性缺乏者为半合子,女性缺乏者多为杂合子,女性纯合子必须父母均有缺陷才表现。女性可有中间型,表现为红细胞缺陷但临床并无溶血反应。
控制G-6-PD的基因可有多种突变型。目前已知的变异性在190种以上。约半数其酶活力与正常无异且无临床表现。
; 分 型
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蚕豆病
药物诱发溶血
感染诱发溶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蚕豆病 favism
蚕豆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儿童,溶血发作多为急重。是由于食用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而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原因:由于蚕豆中含有蚕豆嘧啶、蚕豆嘧啶核苷、多巴、多巴核苷等具有氧化作用物质,可使G-6-PD缺陷患者中的红细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