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拓展实验的方案初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学拓展实验的方案初稿

PAGE PAGE 1 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根尖处理、染色、压片及制片观察的方法。 2.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 3.观察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每一细胞内特定的染色体组成叫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研究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种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如对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观测,从而描述和阐明该生物的染色体组成,为细胞遗传学、分类学和进化遗传学等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染色体组型分析大都采用植物根尖等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制片要求分裂相为染色体分散,互不重叠,能清楚显示着丝点位置。然后通过显微摄影,测量放大照片上的每个染色体的长度和其它形态特征,依次配对排列,编号,并对各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作出描述。 三、实验材料 1.材料:洋葱(Aillumcepa)的鳞茎,黑麦,蚕豆(Viciafaba)的种子, 2.用具:载玻片,盖玻片,50ml烧杯,温度计,恒温水浴锅,试剂瓶,镊子,解剖针,吸水纸,剪刀,绘图,纸胶水等。 3.药品:Carnoy固定液,70%酒精,酸酒精,0.002M8-羟基喹啉,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秋水仙素,1mol/HCl,石碳酸品红染色液。 四、方法与步骤 (一)植物有丝分裂 1、材料处理 先将种子用0.1~0.2%升汞(HgCl2)消毒10分钟,清水洗净后,置于23-25℃下发根至0.5cm,再移入0.05-0.1%秋水仙素溶液,根尖朝下且浸在药液中,25℃下培养直至根尖膨大。将洋葱,或黑麦,或蚕豆发根,待根长到1.5-2.0cm左右时备用; 在分裂高峰期前3h,用0.002M8-羟基喹啉,或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或0.02%秋水仙素溶液中,预处理3—4h;或放入冰箱(0—4℃)中预处理24h。 前处理的作用,主要是阻碍纺锤丝的形成,使染色体缩短,改变细胞质的粘度,在压片时,有利于染色体的分散。 2、材料固定 经过前处理的根尖,再放到Carnoy液中固定24h以内。固定材料可以转入70%酒精中,在4℃冰箱中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二个月。 固定的目的在于将细胞迅速杀死,使细胞结构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状态。 3、材料解离 方法:从固定液中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漂洗,再放到: ①1mol/LHCl中,在60℃水浴中恒温解离8—10min; ②用95%的酒精∶浓盐酸=1∶1的溶液处理8—10min; 倒去解离液,再加入固定液5ml,软化5min,然后倒去固定液,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使材料呈白色微透明。 4、制压、镜检 切取根尖分生组织放在清洁的载玻片,剥取分生组织,滴加1-2滴苯酚品红染液,染色8~12 min后加上盖玻片,覆以吸水纸压片,45%醋酸粉色、镜检。 (二)核型分析 1、测量:依次测量放大照片各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的长度(随体是否计入臂长须注明)。 根据测量、记录染色体形态测量数据计算: 绝对长度(μm)=放大的染色体长度÷放大倍数 染色体组总长度=该细胞单倍体全部染色体长度(包括性染色体)之和 相对长度(%)=每个染色体长度÷染色体组总长度×100 臂比=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着丝粒指数=短臂÷该染色体长度×100 2、配对:根据测量数据,即染色体相对长度、臂率、着丝粒指数、次缢痕的有无及位置、随体的形状和大小等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剪贴配对。 3、排列: ⑴染色体对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等长染色体对,短臂长的在前;具随体染色体、性染色体可单独排在最后。 ⑵异源的染色体要分别排列(如小麦的A、B、D染色体组) 4、剪贴:把上述已经排列的同源染色体按先后顺序粘贴在绘图纸上。粘贴时,短臂向上、长臂向下,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一条直线上。所得组型图。 5、分类: 臂比是反应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根据此可确定染色体所属的形态类型。 染色体形态类型:臂比(长臂/短臂) 形态类型。 1~1.7M中着丝粒染色体;1.71~3.0SM近中着丝粒染色体;3.01~7.0 ST近端着丝粒染色体;>7.01T端着丝粒染色体;SAT随体染色体。 6、填表:将上述结果整理成“染色体形态测量数据表” 染色体 序号 绝对长度 (um) 相对长度 % 臂比 (长/短) 染色体 类型 1 17.5 23.9 1.26 M 2 15.5 21.1 1.21 M 3 14.24 18.9 1.59 M(SAT) 4 13.5 18.4 2.375 SM 5 13 17 7 7 0 M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