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睡眠、抑郁、焦虑疾病课件
疾病基础 大纲睡眠障碍(失眠)神经系统抑郁焦虑睡眠障碍 人类一生的睡眠模式睡眠银行规则:1. 每日须存入,但是不能累积2. 能透支,但是利息(危害)马上开始3. 太多欠款对生命有危险睡眠时间和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 较长和较短睡眠时间都使冠心病发生危险增加。 7-8小时睡眠具有最低冠心病发生危险21.5相对危险(RR)10.50≤5 678*≥9报告的睡眠时间(小时/夜)*8小时作为相对危险的参照*N=71617 女性, 年龄45-65岁. 研究随访时间1986-1996Ayas NT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3;163:205-209.睡眠时间和症状性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 较长和较短睡眠时间都使症状性糖尿病发生危险增加。 7-8小时睡眠具有最低症状性糖尿病发生危险21.5相对危险(RR)10.50678*≤5 ≥9报告的睡眠时间(小时/夜)*8小时作为相对危险的参照*N=70,026 女性, 年龄45-65岁. 研究随访时间1986-1996。Ayas NT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26:380-384睡眠状况对身心健康的冲击 严重的睡眠剥夺可能导致:高血压交感神经系统活化血糖控制受影响增加感染几率导致脑功能变化李宇宙(台湾大学医学院):城市学术演讲会。2006年3月。北京 伴随失眠的疾病Alzheimer’s 病Parkinson’s 病精神疾病中风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REM 行为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反流性疾病消化性溃疡 高血压呼吸疾病免疫性疾病关节炎肾脏病夜尿症前列腺疾病1. Holbrook AM et al. Can Med Assoc J. 2000;162:216-220; 2. Lippmann S et al. South Med J. 2001;94:866-873; 3. Fry JM. In: Rowland LP, ed. Merritt’s Neurology. 10th ed. 2000:839-846.4. Katz DA, McHorney CA. Arch Intern Med. 1998;158:1099-1107.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西班牙美国70.586.44133%49.498.35734%49.721.17436%34.531.88223%234.934.412*56%*50.017.53230%109.221.88823%2005年主要发达国家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报告 数据放大到全国人口 (=15 岁)*based on the 2005 data of the US Census Bureau**过去12个月中出现睡眠问题的人口比例总计57%中国失眠现状 06年中国6城市睡眠情况调查 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者比例高达57%, 其中53%症状超过1年。但仅有13%的患者曾经跟医生谈及自己的睡眠问题。上海62%北京60%广州68%南京49%天津44%杭州62%调查结果显示失眠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较高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疾患2005年中国北京等6城市普通人群调查表明,成年人在过去12个月中失眠患病率为57% 。广州最高,天津最低。最主要的失眠症状为睡眠维持困难(44%)其次为入睡困难(33%)约39%的患者日常功能受到影响;其中又以职业活动受到影响最多(66%)。焦虑、关节痛、体重增加、高血压、抑郁等常伴有 睡眠障碍失眠患者仅21%就诊,其中仅少数求助于精神、心理和神经科等专科医师73%的患者从未服用药物或采用其它环节方法改善睡眠失眠的定义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的表现形式: 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日间残留效应(diurnal residual effects):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失眠的原因躯体及精神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生物药剂因素精神因素:最常见,称为原发性失眠。个性、遗传、不良睡眠习惯及白天活动的影响失眠的分类 失眠根据病因分为两类:原发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 特发性失眠主观性失眠继发性失眠:内科疾病、精神障碍 药物滥用 睡眠呼吸紊乱 睡眠运动障碍 昼夜节律失调 失眠的诊断 一、失眠的主观标准(临床标准)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白日的疲乏等症状系由睡眠障碍干扰所致仅有睡眠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者)不视为失眠 二、失眠的客观标准(PSG)睡眠潜伏期延长(大于30分钟)实际睡眠时间减少(不足6.5小时/夜)觉醒时间增多(超过30分钟)睡眠生理一、睡眠分期:两个时相1、非快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动作行为记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