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姓法律承认及规范.docVIP

第三姓法律承认及规范.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姓法律承认及规范

“第三姓”的法律承认及规范 马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袁雪石 国务院法制办   关键词: 姓氏/第三姓/婚姻姓氏/姓名权   内容提要: 关于姓的确定,我国相关法律没有明确、完整的规定,而对“第三姓”的确定更是存在诸多争议。不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比较法上看,“第三姓”都是客观存在的。从姓名的区别功能、重名现象的减少、婚姻、家庭共同体凝聚力的增强、和谐社会的建立等方面看,“第三姓”都应当存在。在具体确定“第三姓”时,申请人必须具有正当利益或充分的理由,并应依一定程序进行。   关于姓的确定,我国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而完整的规定。通过检索我国法律、法规数据库,我们发现目前涉及姓的确定的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少之又少,对此问题规定得比较明确的是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居民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改名可以,改姓不可以,孩子只能随父姓或母姓。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 第22 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8 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变更子女姓氏问题的复函》、 [3]《国务院批转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前进行户口整顿工作报告的通知》 [4]四个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涉及姓的确定问题,但这些规定或者局限于简单的变更姓名的程序,或者强调子女可以随父姓、母姓,但都没有直接回答改姓是否可以、改姓的法律规则等实质性问题。   正是由于立法上存在欠缺,才使实践中在姓的确定上存在一系列问题。萧氏“第三姓”案就直接反映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 [5]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黄女士于2003 年4 月1 日、2 日、6 月6 日多次携带齐备的证件到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为其新生儿登记户口。大钟寺派出所及海淀区公安分局依据北京市公安局有关规定,三次拒绝了黄女士的请求。拒绝理由是新生儿的父亲姓肖、母亲姓黄,而新生儿的母亲在给孩子注册户口时却提出要把新生儿的姓氏注册成“第三姓”——“萧”。黄女士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9 条的规定,其新生儿享有姓名权,作为新生儿的监护人,其有权决定新生儿的姓名,于是诉请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大钟寺派出所履行法定职责,依法为其新生儿“萧清扬”进行户口登记。对于类似的改姓案件,以往学者对此的分析多局限于《婚姻法》第22 条“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的解释。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对“第三姓”的法律承认与如何规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有所帮助。   一、允许存在“第三姓”的历史依据   所谓“第三姓”是指父姓与母姓之外的姓氏。是否允许姓“第三姓”说到底是一个改姓的合法性问题。   笔者认为,“第三姓”在人类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类历史上,姓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的。   人类社会的姓氏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改姓符合姓氏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历史上的姓名制度证明了“第三姓”的存在。中国历史上姓氏制度较大规模的变革有三次:姓氏制度的第一次大突破是在战国以后,那时不但贵族有姓氏,而且平民也有了姓氏,但是当时的姓与氏仍有区别。姓氏制度的第二次大突破始于司马迁的《史记》,而且自汉代开始,从天子到庶人都可以有姓了。 [6]   在魏晋南北朝时,不同的姓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高下之分,门阀制度为其提供了坚固的制度保障。 [7]姓氏制度的第三次大突破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安史之乱”沉重地打击了维持姓氏高低贵贱之分的门阀制度,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元和姓纂》在决定姓氏的先后顺序时连皇族李姓也不做特殊对待。从此,姓氏表明身份等级的社会功能逐渐萎缩。 [8]   中国历史上的改姓大约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1) 因民族融合而改姓。1)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互相改变姓氏。胡姓汉化最常见,如汉武帝赐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日姓“金”;又如,朱元璋曾下诏禁止胡服、胡语、胡姓,不少少数民族的复姓均改为单姓,呼延改呼、乞伏改讫等,连春秋时的复姓也改成了单姓。2) 少数民族统治者接受汉民族的文明,倡导胡改汉姓。最著名的例子是北魏孝文帝下诏改鲜卑姓为汉姓。3) 为适应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从汉姓。如近代满族的改姓,爱新觉罗氏改姓金、罗、肇、德、洪、依、海等,马佳氏改姓马,叶赫那拉氏改姓叶或那等。汉姓胡化最著名的例子发生在北周,宇文觉称帝后,崇尚本民族习惯,以夷为贵,将汉姓改为鲜卑姓。如将蔡姓改为大氏稽氏,张姓改为叱罗氏。 [9](2) 皇帝赐姓、贬姓。各朝各代都存在皇帝赐姓予臣子以示尊贵的现象,比如“李”姓。相反,也存在贬姓以示耻辱的现象,比如“驴”姓。(3) 避讳改姓。南朝梁国时期,权臣侯景曾建立一个汉朝,由于“敬”姓人的姓氏与他的名字同音,于是便将敬姓改为姓恭。此后,他们虽然得以恢复原来的姓氏,但到五代十国时又因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