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姆霍兹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亥姆霍兹像

第 四 章 经典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建立 热学现象初期研究的背景 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在欧洲不断巩固和扩大,迎来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纺织、冶金、采矿、化工部门陆续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的机械化提出了对动力机械的需要,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于是,如何提高蒸汽机的效率问题,促使了对热的本质和热与机械运动相互联系与转换规律的研究。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1.热质说,即认为热是一种看不见无重量的物质。 英国化学家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等人提出了热质(素)说。这种学说认为:热是一种流体,它可以渗透到物体中去并在热交换中从一个物体流向另一个物体;加热就是给一定物体增加热质,而冷却则是从该物体放出热质;尽管在热交换前后,热质在不同物体中的含量有所改变,但它们的总量是守恒的。 2. 热的唯动说:认为热是运动的表现 弗兰西斯?培根率先提出:热是向外扩张而又受了 限制的一种运动,热的精英和本质就是运动,并不是 别的。 波义耳认为钉子敲打之后变热,是运动受阻而变 热的证明。 笛卡尔认为热是物质粒子的一种旋转运动。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火花,认为热是物体各个部分 非常活跃和极其猛烈的运动。 罗蒙诺索夫提出热是物质本身微粒的运动的理论。 3.“热质说”的否定 热之唯动说:伦福德伯爵 本杰明·汤普森(1753—1814年)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北沃本恩其人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13岁时在一家小店当学徒,因自制焰火而发生爆炸,本人险些丧命。独立战争爆发时,他站在英国王室一边,反对美国独立。战争以美国人民的胜利告终,汤普森只好背井离乡,随英军来到英国。在英国没呆多久,汤普森就感到没劲,于1783年去了德国,在巴伐利亚选帝侯手下任要职。1790年,这位选帝侯准备封他为伯爵,请他自己定封号,汤普森选择了他妻子的出生地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伦福德作为封号,从此人们就叫他伦福德伯爵。 1798年,伦福德在慕尼黑一家兵工厂监督大炮镗孔工作。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被加工的黄铜炮身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相当多的热量,而被刀具刮削下来的金属屑的温度更高,超过了水的沸点。 摩擦生热的实验促使他得出了热是一种运动的结论。他在《伦敦哲学学报》上发表文章说:“热不可能是一种物质的实体,它只可能是运动。” 戴维(Humphrey Davy,1778-1829,英国化学家) 伦福德的看法引起了正在新创办的皇家学院任教的戴维(1778—1829年)的兴趣,这位未来的大化学家当时只有21岁。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以证实伦福德的观点:在一个绝热装置里,让两块冰相互摩擦,结果两块冰都融化了。虽然有些科学史家认为戴维的实验是不成功的,冰实际上是因为装置漏热才融化的,但当时人们确实认可了他的实验,并认为该实验是对伦福德实验的进一步深化。 戴维 1799年,戴维作了在真空容器中两 块冰摩擦而融化的实验。按热质说观 点,热量来自摩擦挤出的潜热而使系 统的比热变小,但实际上水的比热比 冰的还要大。 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给热质说以 致命打击,为热的唯动说提出了重要 的实验证据。 保守地说,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只是指出了热质说的困难,但并没有证明热质是不存在的。况且,他们也没有提出一套新的建设性的学说来取代热质说,去解释那些热质说可以很好解释的热现象。因此,热质说还延续了相当的一段时间。光和热的类比使人们相信,不仅光是一种物质微粒,热也是一种物质。光的波动说的确立,有助于热质说的消亡,而能量守恒定律则使热之唯动说真正取代热质说。 4.热的唯动说的确立 ?? 丹尼尔·伯努利的《流体动力学》把热归结为分子的相互排斥。他利用数学推理,成功地推导了波义耳和马略特定律。 ?? 焦耳确立了热功当量,以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才牢固地确立了热的唯动说。 确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三位科学家 最终完成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精确形式,是三个并非搞物理研究并干着不同工作的人,他们是德国26岁的青年医生迈尔(1814-1878),英国曼彻斯特一个啤酒厂的厂主,22岁的焦耳(1818-1889)和26岁的德国军医亥姆霍兹(1821-1894)。 1842年撰文《论无机界的力》,被一向注意各种力之间关系的李比希发表于他主编的《化学和药学年刊》上。 在这篇文章中,迈尔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和“原因等于结果”等哲学观点出发,表达了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力(能量)的守恒思想。考察了用“下落力”转化为运动来论证力的转化和守恒。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提出了建立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