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援助中心引进心理咨询人才必要性.docxVIP

论法律援助中心引进心理咨询人才必要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法律援助中心引进心理咨询人才必要性

论法律援助中心引进心理咨询人才的必要性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民心”工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无私援助,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践行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崇高原则,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它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免费为困难群众打官司,然而法律可以理清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却无法疏导当事人的心理郁结,甚至很多事情根本不是法律能够调整的范围,下面我想通过几个案例来阐述一下当事人在寻求法律服务时存在的心理问题:一、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帮你维护权益,也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最近在看浙江卫视热播的一部电视剧《离婚律师》,里面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对夫妻,一开始非常恩爱,有了孩子以后,日子变得平淡了,日复一日,矛盾越来越深,终于有一天两人说到了离婚,律师从法律的角度帮女方做了分析:一、想要孩子的抚养权,最好尽快离,赶在孩子两岁前搞定,判给女方的可能性很大;二、孩子的抚养问题不用担心,离婚后,男方也必须每月给小孩抚养费。这更加坚定了她要离婚的决心。还好她遇到了一位婚姻咨询专家,三言两语,让她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根本不想离婚,只是想得到老公的关爱。如果不是这位心理专家,可能这对小夫妻真的就要闹离婚了,无论结果如何,对他们、对孩子都将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有很多事情不能单纯的适用法律,因为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简单的法律问题,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也许可以让你赢得官司,但却会让你输掉生活。有些时候,当事人处在气愤之中,难以理性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表面上看是要解决法律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解决心理问题。二、法律可以帮助当事人争取应得的权益,却无法抚平心灵的伤痛。2012年我所办理过一个法律援助案件,曾某参加公司聚餐,饮酒后呕吐不止,送到医院不治身亡。一开始公司态度强硬,不承认存在劳动关系,根本不出面解决问题。我所经了解,帮助曾某家属办理了法律援助,并指派律师启动仲裁程序,迫使公司派出代表商讨赔偿事宜,经过一个多月的跟踪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但就在双方签署赔偿协议时,曾某父亲突然间情绪激动,开始恶语相向,紧接着朝公司方代表律师冲过来,将他推倒在地。经过很长时间的沟通和劝慰才了解到,当曾某父亲看到协议书上写着“出于人道主义”几个字时,不由得感到儿子死的不明不白,到现在公司都不肯承认是工伤,长时间的伤心和悲愤一下子涌上心头,才发生了刚才的一幕。亲人意外死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年近六十的父亲所承受的撕心裂肺的伤痛,那一刻,我们任由面前这位老人声泪俱下,却无能为力。三、由于当事人对法律内涵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者抱有不良的诉讼心理,给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带来不比必要的麻烦和无奈。2013年7月,王某申请法律援助,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她因吸毒、贩毒被多次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她主要反映两个问题:第一是认为派出所1995年注销自己户口的行为不合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损失,要求国家赔偿;第二是1996年海珠区房管局将位于岐兴直街25号二楼的公房收回,认为没收行为不合法,并且没收时根本没有通知自己,还连同自己的私人物品和证件一并没收,要求房管局赔偿损失。我所以及海珠区法援处经过调查了解后认为:王某第一项诉求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其第二项诉求根本没有事实依据,该公房的承租人是王某的嫂子,王某也曾在这里居住,1996年海珠区房管局向海珠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收回该处公房,理由是承租人经常不在这里居住,并将房屋借给家姑王某居住,王某在1992年将房屋高价转租给他人使用,我们通过多方协调拿到了法院的案件卷宗,里面有法院的调查笔录以及相关的租赁合同等证据。法援处经过审核决定就户口注销问题指定律师为其代写国家赔偿申请书,指导其提起国家赔偿申请;第二项要求不能提供任何证据,于法无据,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王某对法援处的答复不满,坚持认为自己的第二项要求也是合法合理的,并在海珠区法援处撒泼耍赖,出言不逊。后又到南华西司法所“兴师问罪”,满口脏话。我所工作人员多次向其解释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但王某完全置若罔闻,依旧固执己见,甚至对着法院的卷宗资料破口大骂,指责法院造假,并将怨气洒向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爆粗口,用力拍打咨询台,工作人员多次警告都未能制止,为防止事态扩大,我所报警求助,王某才在警察赶来之前离开。这本是一起普普通通的法律援助案件,案情并不复杂,申请人辛酸而痛苦的过往也令到我们非常同情,真诚的希望能够给予她帮助,但事情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预料,当事人对于法律的一知半解以及偏执的坚持让我们非常担忧。俗话说:道理只能给讲道理的人讲。同样我也认为:法律也只能让尊重法律的人信服。以上只是几个案例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心理现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如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居民贫富差距加大,信仰缺失带来的迷茫和错乱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