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中国史康熹版
高一中國史康熹版第三章
秀蓉’s(2008/2/20)
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第一節大一統帝國的出現與皇帝制度的確立
一、兼併戰爭與大一統思想
(一)兼併戰爭:西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認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又認為「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封建制度雖已趨瓦解,尤其戰國時代各國諸侯相繼稱王,進行兼併戰爭,走向大一統之途。(二)大一統理想的實現方式:有「王道」與「霸道」二種方式,尤其是儒家,主張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對以力服人的「霸道」。
二、大一統帝國體制的建立
秦統一天下:戰國七雄競爭的結果,最後秦王嬴政於221B.C.年以武力併滅了六國。
大一統帝國的體制
皇帝制度 秦王政併滅六國後,認為「王」已不足以顯示其尊貴地位,於是採用上古帝王的名號稱「皇帝」(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傳之無窮 強化正統 1.採「五德終始說」中的「五德相勝」--自認為秦為水德,取代周的火德而有天下,以確立其政權的合理性
2.建立繁雜的宮室、宗廟、陵寢、輿服及相關的禮儀典章,以強調至尊權威 中央政府 最高的統治者稱「皇帝」。「三公」---丞相主行政,太尉主軍事,御史大夫主監察,是皇帝之下最高的官職 地方制度 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郡設郡守、縣設縣令或縣長,這些地方首長都由中央選派並監督,賦稅全歸朝廷。
(透過郡縣制使廣土眾民成為皇帝獨有,形成「一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在這樣的制度下,皇帝是帝國中央集權的核心,由此而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官僚體系,維繫帝國的運作。
二、君權與相權
宰(丞)相的出現:皇帝無法一人獨治帝國,須仰賴官僚體制治理,丞相是輔助皇帝處理國家事務的「百官之首」。
(二)君權與相權的關係:丞相由皇帝任命,與皇帝是主從關係,丞相掌握實際的行政權,位高權重,對皇帝的權力造成威脅。
(三)秦漢的相權變化:
秦與漢初 採「三公制」:
以丞相綜覽行政,太尉掌兵權,御史大夫掌監察,分散丞相的權力 漢武帝 「內朝」:為削弱丞相之權以獨攬大權,召集才學之士作為幕僚,協助決策
「外朝」:以丞相為首的官僚系統。丞相是外朝首長,不能參預軍國大事的決策,僅能奉命行事,丞相的權力遭到剝奪 東漢光武 以「內朝」的尚書令掌管大權,尚書令遂成為握有中央行政權的首長 (相權的變動是攸關皇帝制度之下的中央政府權力結構,直接影響朝政運作。
PLUS:宰相在古時原為二職。宰原為主膳饈之官,因古時很重宗教儀式,祭祀典禮是國家大事,故宰作為主持祭祀之官很受尊崇,於是進而得參與國政。相原是賓贊之官,擔任傳導威儀之事,周代朝聘宴享時,也以相為輔導行禮官。由於當時很重禮節,相是一重要職位,有時難免與聞政事,於是漸由相禮之官,轉為掌理國政之官。一般認為,這種以掌理國政為職的相,正式出現於春秋時代,至戰國時又有丞相、相國之稱。如魏文侯曾以李克、吳起為相,韓昭侯以申不害為相,秦以呂不韋為相等,可見相已為戰國時代的通制。漢代襲用丞相、相國之名,而一般又通稱宰相,意指君王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長。
余英時,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君權的行使在事實上所遭遇到最大的阻力則來自傳統的官僚制度。在中國的政治傳統中,君權和官僚制度的關係更是一部不斷磨擦,不斷調整的歷史。當官僚制度的機器發展得不符合「君尊臣卑」的要求時,君主便要對這部機器作一次基本的調整。由於相權是處在這部機器運轉的樞紐地位,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調整便導致宰相制度的變更。自秦漢以下,中國宰相制度一共經歷了三個基本的發展階段,即秦漢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制,和明、清的內閣制(清代又加上軍機處)。「君尊臣卑」的原則正是每一階段發展的最後動力Ex.中國的絲織品西傳,而西域的葡萄、苜蓿、胡瓜、音樂、美術….傳入
2.漢朝的「羈靡」政策:由於西域沒有統一強大的國家,故漢朝以武力為後盾控制西域各小國,有時也採「和親」政策加以籠絡,ex.漢武帝以公主嫁與烏孫國王。因此,基本上漢朝自視為這些小國的「宗主國」。 西羌 1.分布:西南夷以北。
2.生活特色:a.領袖的產生以「豪健」為條件(指智慧、勇敢與富有)
b.以畜牧為主,但也有農耕。
3.漢人設有專門管理羌族的機構:東漢西羌由於受到豪強、官吏的欺凌,羌人曾有過多次的反抗,使得東漢長期用兵。
(反映傳統的天下觀,若夷 狄「反叛」,天子則派兵「征伐」,以維持天下秩序 五、大一統帝國與長江以南周邊民族的關係
分為三大系統:
百越 分布於今浙江南部、福建、兩廣和越南北部 南蠻 位在川、湘、贛間,以武陵蠻最強大 西南夷 散居在今雲、貴、川、康一帶的少數民族:有許多小國,如夜郎、滇等 生活特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