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课件_3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以经络学说为基础 经络是饮食经过胃肠消化吸收后的运行通道,人体的营养物质运行的大通道。 以治则学说为运用 辨证论治 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8法 二、各种食物的性味 一.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 二.各种食物的性味 三.食补和食疗 养生 理论 食物 性味 食补 食疗 食品 保健 3 2 1 二、各种食物的性味 食物的性味 各种食物的性味 1、食物的性味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以脏补脏 凡正式文件均需由总经理根据文件内容和性质阅签后,由行政部文员分送承办部门阅办,重要文件应呈送董事长亲自阅批后分送承办部门阅办。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周建勇 课堂纪律 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2、上课不准吃食物; 3、上课不准打手机; 4、上课不准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上课; 5、病假要医院证明,事假要班主任证明。 课程内容教学日历 绪论(3) 食品营养基础(1) 各类食品的营养(1) 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1) 食品卫生基础(1) 各类食物的卫生(1) 中国传统的 饮食养生理论(1) 习惯是最好的医生(3) 各种食品的性味(1) 食补和食疗(1) 如何选购安全食品(1) 2 3 5 6 7 卫 生 营 养 保 健 兴趣 行动 一、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 一.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 二.各种食品的性味 三.食补和食疗 养生 理论 食物 性味 食补 食疗 食品 保健 3 2 1 一、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素问》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千金*食治》 《千金翼方》 《食疗本草》 一、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 《食医心鉴》 《太平圣惠方》 《养老奉亲书》 《饮膳正要》 《证类本草》 《圣济总录》 一、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 《养老奉亲书》 《饮食须知》 《普济方》 《食物本草》 《新刻养生食忌》 《本草纲目》 一、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 《养生要括》 《食品集》 《饮食须知》 《食物本草会篆》 《食鉴本草》 《服食须知》 一、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 《老老恒言》 《卫生要决》 《调疾饮食辩》 《饮食辩录》 《随息居饮食谱》 《食鉴本草》 1、黄帝内经 歧伯 黄帝 1、黄帝内经 神、血、气、经络 阴阳之说 五行之术 脏腑之象 阴阳之说 五行之术 脏腑之象 1、黄帝内经 四季顺养: 春季“发陈”、 夏季“蕃秀”、 秋季“容平”、 冬季“闭藏”。 1、黄帝内经 食养: (1)饮食为生人之本 (2)食五谷以养人 (3)五味调和 (4)五色当五脏 (5)饮食的禁忌 内经配膳原则 五谷为养 五菜为充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味调和 五味宜五脏法: 肝 肾 心 宜食辛味的东西,如鸡肉、桃、葱等 宜食咸味的东西,如大豆、猪肉、栗、藿等 宜食苦味的东西,如麦、羊肉、杏等 宜食酸味的东西,如胡麻、狗肉、李、韭菜等 宜食甜味的东西,如粳米、牛肉、枣、葵菜等 脾 肺 青 赤 白 黄 黑 五味调和 四季五味助养生: 脾 肺 肝 心 省酸增甘 省苦增辛 省咸增苦 省辛增酸 春 夏 冬 秋 五色当五脏 饮食的禁忌 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 因病忌口、因药忌口、因时忌口、因体忌口 五脏的禁食原则: 金 金克木 木克土 水克火 火克金 土克水 木 甘 苦 咸 酸 辛 土 火 水 肺 脾 心 肾 肝 禁 禁 2、本草纲目 食物与中药一样也有性味、归经和功效等性能。 饮食疗法也须寒、热 、补、泻等中医治疗原则的指导。 食疗与人体脏俯的关系十分密切。 完善了中医以脏治脏之说。 食药相配使用。 重视食疗禁忌。 总结:传统食养理论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 以脏象学说为核心 以经络学说为基础 以治则学说为运用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 饮食分阴阳 饮食治疗的标准——以平为期 食物分五行 食物分五味 以脏象学说为核心 饮食对人体的作用是以五脏为中心,并通过五脏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 * * 凡正式文件均需由总经理根据文件内容和性质阅签后,由行政部文员分送承办部门阅办,重要文件应呈送董事长亲自阅批后分送承办部门阅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