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中学网络研修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风中学网络研修总结

胡风中学2017年网络研修总结 不知不觉网络培训接近尾声。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虽然平时忙于学校的教学任务,但是工作之余,给充充电,提升专业素养,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这正是弥补了平时只注重于教学实践,而忽视了理论学习与研讨的有益补充。所以这样的培训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需要的。现将这次远程网络研修总结一、 姓名 是否合格 总成绩 看课程成绩 参与活动成绩 写作业成绩 陈香平 已合格 80 32 8 40 管琼琼 已合格 72 26 6 40 李进军 已合格 70 26 4 40 熊思琦 已合格 68.55 20.55 8 40 万先兵 已合格 68 32 6 30 陈友生 已合格 68 32 6 30 张中华 已合格 64 26 8 30 高升一 已合格 63 27 6 30 胡耀良 已合格 62 26 6 30 潘宪华 已合格 62 26 6 30 胡亦平 已合格 62 26 6 30 余嘉华 已合格 62 26 6 30 徐金晶 已合格 62 26 6 30 曹火光 已合格 62 26 6 30 刘堂新 已合格 62 26 6 30 洪晨 已合格 62 26 6 30 胡晓敏 已合格 62 26 6 30 商建军 已合格 62 26 6 30 张炎云 已合格 62 26 6 30 董志佳 已合格 62 26 6 30 王清立 已合格 62 26 6 30 吴楚明 已合格 62 26 6 30 王建林 已合格 62 26 6 30 田梅 已合格 62 26 6 30 陈彰明 已合格 62 26 6 30 陈正兵 已合格 62 26 6 30 胡小玲 已合格 62 26 6 30 张国明 已合格 62 26 6 30 方桂华 已合格 62 26 6 30 蔡坤 已合格 62 26 6 30 朱自强 已合格 60.7 24.7 6 30 蔡源 已合格 60 26 4 30 郑黎明 未合格 30 26 4 33 我校教师在线上进修时都能按时完成看课任务,积极参加交流活动,认真完成作业。表现最好的学员有陈香平、管琼琼、李进军,完成任务较好的学员有熊思琦万先兵陈友生张中华高升一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这次学习,聆听了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精彩讲座,真是饱尝了一顿丰富的大餐。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礼仪,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影响这学生,我们要给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正所谓校园处处皆育人,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我们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面对教育的综合改革,我们该怎么做,我们的教育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目标迈进,专家们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奋斗目标。初中教学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面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虽然平时有一些经验的积累,但是看了这些一线的教师的讲座后,才知道什么是“小巫见大巫”了。、两位老师的成长历程,让我深受触发,他们这种孜孜不倦、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做一名老师,就要像他们那样,是学者、专家,而不是做一个教书匠。在与同伴的交流研讨中,我也获得了很多丰富的知识,积极参与研讨,及时把教学中的困惑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研讨。二、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在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中,我及时阅读、浏览简报,了解培训的最新动态,同时对于同伴的作品,只要是一些教学中新鲜的经验、做法或者是一些见解独到的观点,我都耐心的阅读、反思,及时做好笔记,以便将来在教学中有所应用。在答疑活动中,提交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疑问,这些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三、参与研修活动的收获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校本研修活动,是我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工作,所以借助这次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与校本研修活动相结合,也取得了良好的学校效果。结合自己的实际,备网络媒体下(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经过教研组的集体讨论研究,指出了备课的不足之处,认真进行了修改,修改后进行课堂教学,教研组全员参与听课,认真进行了反思,教研组成员对课也进行了诚恳的评价,收获不少。在备课环节,注重渗透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一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水平。当然,这堂课下来,还是感到有些不足之处,我动用教研组的力量,全体参与到堂课的设计中来,再次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就这样经过几次的上课、评课、修改,最终完成了一篇出色的教学设计和一堂精彩的课。四、教学行为的改进及对培训的建议这次培训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的更新与提升。经过这样的培训,必然导致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标准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