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上课.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其不可而为之----上课

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实践 《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待贾而沽》: 《知其不可而为之》: 德政主张 礼治主张 积极入世的态度 ? 正音: 舆 长沮 执辔 辍 怃然 耰 耦 yú jū pèi chuò wǔ yōu ǒu 出处:14.38《论语·宪问》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钦佩 要义:晨门对孔子的评价。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也表示倔强固执。 第一层:明知其不可为 第二层:不可为而为之 明察世态,洞悉政局 坚持理想,躬身实践 ——孔子积极救世的精神 成语: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要义:接舆评孔子德衰 时人评孔子 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 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多么 通“避”,避开 能够 思考:接舆的弦外之音 劝阻孔子不要如此执迷不悟(劝隐) 惋惜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 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 赏析: 楚狂接舆的特征? 狂放不羁,游侠似的隐士 “歌而过”而不是“过而歌”,说明楚狂是明确知道坐在车上的是孔子,有意唱那样的一支歌给他听听,如果改成楚狂一面走过孔子的车子,一面唱着歌走就似乎表现不出他的神态。从他的行动可知他是个狂放的人,这里说的狂放,有不羁之意,而不是发疯,并无精神失常之意。这种狂放不羁、不满现实、有时放高言论、不怕权贵的人,大概在当时是不算少的,人们遇着这种人,叫他狂人就是。从歌词内容看,他又有一定的文采和知识,他将孔子比作稀世的凤凰,又说他是只倒霉的凤凰,不在盛世出现,偏生在乱世,并善意劝告孔子:搞政治太危险,还是趁早歇着吧!孔子听了很感动。 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 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改变 与其……哪里比得上 停止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孔子问津 长沮的回答: 桀溺的回答: 是知津矣 嘲讽 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劝告 隐者:天下无道则须隐 孔子的感叹: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坚决、无奈 两类人的选择 孔子:天下无道故不能隐 洁身自好 心忧天下 ——人生道路的选择 要义: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匿迹山林的隐士 第一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孔子不是知识渊博的大圣人吗,渡口在哪里这样的小问题,他怎能不知道呢? 第二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 孔子及其弟子反应如何? 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可是在天下无道之时,隐士却只欲洁身自好,而我却要任劳任怨,坚决地负起时代的责任。 神色“怃然”:说明孔子无奈而坚决的心理 鸟兽不可与同群:人各有志,各走各的路。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人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他们其实也和我们一样,都是在忧世的,担忧国家、时代和社会。 按照桀溺的看法,天下大乱,整个世界都像滔滔洪水泛滥一 样,谁能档得住呢?谁又能治理好这种泛滥,像传说之中的大禹王一样,使天下重归太平呢?没有!所以,孔子和子路等人的奔走救世是徒劳无益的。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是,既然不能救世,那我们怎么办呢?要么就随波逐流,大家一起混日子,得过且过。这是长沮、桀溺们反对的,其实也是孔子们反对的。 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问津”, “指津”,到底是谁来指点谁的迷津? 思考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