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与“回归”——试论教师自我意识对教师生命发展的作用 权威资料-中小学教育原理.doc

“迷失”与“回归”——试论教师自我意识对教师生命发展的作用 权威资料-中小学教育原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迷失”与“回归”——试论教师自我意识对教师生命发展的作用 权威资料-中小学教育原理

“迷失”与“回归”——试论教师自我意识对教师生命发展的作用 迷失与回归 试论教师自我对教师生命发展的作用 岳欣云 【专题名称】中小学 【专 题 号】G3 【复印期号】2006年09期 【原文出处】《当代教育》(济南)2006年8期第11~14页 【作者简介】岳欣云,首都师范系。 【内容提要】 教师生命的发展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内在自我意识的唤醒。在活动中,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遮蔽、自我思考意识的钝化、自我发展意识的萎缩导致了教师生命的工具化和发展的缓慢化。因此,只有唤起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思考意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使教师生命发展拥有不竭的内动力。 【关 键 词】自我生命意识/自我思考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生命发展 自我意识对教师生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使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命发展方向,不断追求创造和自我超越,在自我实现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人本主义,只能以被动适应而不是积极创造的方式来对待和生命。因此,教师生命发展既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内在自我意识的唤醒。因为人是主动发展的生命体,忽视教师自我意识的专业发展,无法激起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因而只能是被动的、难以持久的发展。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目前的教师生命发展来说,比较值得引起关注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自我思考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迷失:教师生命发展的羁绊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遮蔽、自我思考意识的钝化、自我发展意识的萎缩使教师发展成为无我的发展。无我的发展只能使教师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心人,它导致了教师生命的工具化、技术化和单调化,并影响了教师生命发展质量的提升。 (一)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遮蔽:教师生命的工具化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鼓励一种默默奉献的价值观,教师也把自己喻为蜡烛和园丁,似乎这样才配得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教学对教师来说似乎只是一种苦行僧般的职业,只有奉献,没有回报。这是将教学的外在社会价值与内在的自我发展价值相割裂,将教学职业的过程与结果相割裂,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割裂,从而导致了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遮蔽,并未涉及到教师职业劳动对教师本人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并未涉及到教师是否在日常的职业生活中感受到对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对自己生命发展和生命力展现的价值,感受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满足。[1] 而这种只看中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而忽视这种职业对教师个人生命的意义,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仅仅成为一种为他人的工具,是导致教师生命工具化的重要原因。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价值的贡献。[2] (二)教师自我思考意识的钝化:教师生命的技术化 教师自我思考意识的钝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将自己视为教学的操作者、教参的执行者,而不把自己看作有反思和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导致了教师自我思考意识的萎缩和教师生命的技术化。 1.过分依赖教学操作模式 教学模式有利于向教育实践的转化,但教学模式毕竟处于技术和操作层面,教学模式是为教育理念服务的。教师如果认识不到教学模式背后的教育理念,不会根据教育理念灵活的选择、反思和创造教学模式,就会为教学模式所囿,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僵化,使自己的思考批判意识钝化。这一点在目前的教育是一种操作模式代替另一种操作模式的过程,只要学会了操作模式,教育改革就完成了,教师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专家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成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从来不做过多的思考。对于专家的评课,我常常对问题背后的实质及其成因分析不太在意,最想听到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根源在我的深处,把理论看作是指导老师的事儿,并且把自己的研究定位在 操作性上 。[3] 教师在面对教育改革时,总是什么时髦学什么,而不会根据教育观念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在没有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稳定的教育判断时,往往是什么都想拿,但拿得快也丢得快,因为这没有经过教师思考的东西是不会真正成为教师的个人知识的,而最后往往是又重新回归到习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方式之中。 2.过分依赖教参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