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弟的故乡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友弟的故乡情

陈友弟的故乡情 如果你背着他们,背一个你背得动,背两个你背得吃劲,背三个你就得趴下。扶贫必须先扶智,要改变家乡,首先要改变教育,要在家门口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 ――安徽宏信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友弟 在美丽的武山湖之滨坐落着一所现代化的乡村小学-----明德小学。然而在2011年以前,这里的小学只有一栋破旧的教学楼和十几个学生。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下陈友弟,一位从石佛寺镇朱华村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他多行善举,致力改变家乡教育的落后面貌,为家乡的孩子们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陈友弟出生于1962年,兄弟姐妹加起来一共有12口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陈友弟很争气,他热爱读书,且天资聪颖。没钱的时候,陈友弟就经常自己想办法赚钱,每天放学后,他到河里抓鱼摸鳝,寒冷的冬季里,陈友弟经常顶着刺骨的严寒到武山湖里摸菱角,有所收获后,就悄悄地卖给别人,然后用赚来的钱去买学习用品和书籍。童年的时光,承载着陈友弟求学路上的快乐与艰辛,1984年,陈友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兰州铁道学院,可通知书到手后,陈友弟的父母却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孩子的愿望实现了,忧的是孩子的学费路费没有着落。在乡亲们的东拼西凑下,第一年上学的学费路费总算没问题,攥着乡亲们凑起来的血汗钱,陈友弟终于备背起了赴校的行囊。在走出村口的那一刻,他百感交集,从那以后,陈友弟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那是一颗“感恩和回报”的种子。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大学里,陈友弟卯着劲拼命地学习。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在中铁四局工作。在崭新的人生起点上,陈友弟勤勉上进,从最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着,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再到全国著名的铁道专家。十几年里,陈友弟工作繁忙,但在他心头,始终铭记着自己当初的誓言,始终牵挂着自己的乡亲。1998年清明节,陈友弟回乡祭祖,他冒着小雨,踏着泥泞,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抬头间,望着那濛濛细雨中横卧着的萧瑟的小村庄,他心潮涌动,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可是家乡的面貌依然没有多大变化,那一晚他辗转难眠。该如何带动家人及乡邻尽快地富起来呢?因为工作上的需要,陈友弟开始介绍乡亲们到建设工地上工作,可是因为自己毕竟是国家工作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要带领更多的人走出闭塞的乡村,带领他们脱贫致富。1999年,陈友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组建了一支建筑队伍,更多的乡亲来到他的身边,跟着他一起创业打拼。陈友弟为人实在,做事踏实,公司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乡亲们也逐渐脱贫致富。如今,在朱华村,一座座崭新气派的房子拔地而起;在朱华村,谈起陈友弟,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好人。每次回乡,陈友弟总会挨家挨户地去看望村中的老人和生活困难的人家。还为村民投资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2011年春节,当陈友弟来到陈友保家时,看到里面光线昏暗,一片冷清。陈友保父亲生病去世,老婆离家出生,留下一双儿女,女儿是哑巴,儿子在校读书。一家人窝在一所破旧的房子里艰难度日,陈友弟看着心中万分难受,马上安排资金和人员为陈友保家修建了一栋崭新的房子。看着乡亲们一步一步过上舒坦的日子,陈友弟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但是看着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陈友弟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味地追求物质怎能真正地脱贫致富?知识才是永恒的财富。他意识到,敬教劝学,兴贤育才才是当务之急。曾经的母校,一所破旧的房子,学生严重地流失,这一切让陈友弟寝食难安。当陈友弟向家里提出要捐资建校时,却再一次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妻子说,建校是个很大的投入,没有回报。陈友弟回答说,出人才就是最好的回扣。家乡的兄弟们更是不理解,在一片反对声中,陈友弟只好语重心长地劝说大家,要想改变家乡的面貌,首先要改变家乡亲人和乡亲们落后的教育。陈友弟的真诚沟通,让家人看到了他睿智的眼光和广阔的胸襟,陈家人的态度由反对变成了支持。2009年,在武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考察,新的小学选址定在了陈友弟的家乡石佛寺镇朱华村。陈友弟出资了30万元为学校征地,台湾明德教育基金捐资90万元,武穴市政府投资一千多万元,2011年,一所新的现代化小学---明德小学在美丽的武山湖畔拔地而起,校园占地面积30亩,拥有“教学、办公、生活、运动”四大功能区。新学校的建成解决了朱华村周边共八个村,总计1100余名学生的就学问题。每次回到家乡,陈友弟总是会到学校去看看学校还缺什么,学生还缺少什么,他总是尽量地想办法筹集资金替他们解决问题。学校建食堂缺资金,他出资8万;运动场过于简易,他自己带工程队修建了最好的塑胶运动场;为了方便教师上下班,更安心地投入教学,他为学校添置了一辆价值20万元的校车;投资15万元为学生和教师添置了一批新电脑。在市场不景气、资金回笼困难的情况下正式设立了陈友弟奖学金,每年拿出五万元用来奖励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和辛勤工作取得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